6月15日父亲节当日上午,由吉林省生命与安全教育学会心理健康专业委员会主办,014号心理师实训基地感悟心理工作室承办的“精神分析系列学术沙龙”第十四场《父·影·心迹》在感悟心理培训室成功举办。
本次沙龙活动由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张洪涛老师主讲,以“关系”为核心视角,通过专业讲解、互动体验和情感分享等形式,深入探索父子关系的心理动力。沙龙开场,资深心理咨询师张洪涛从关系的角度重新诠释了俄狄浦斯情结。传统解读往往聚焦个体心理,而今天则更关注父子互动中形成的“关系场域”。张老师通过真实案例让大家看到,“自己既渴望父亲的认可,又抗拒被他定义”的心理状态,引发了广泛共鸣。在工作中与领导者或下属的关系、在咨询中来访者与咨询师的关系、包括我们与爱人之间的关系,也都有父“影”的存在。一位参与者说:“原来我不自觉地继承了父亲处理情绪的方式”。张老师解释道:“关系中的情绪传递往往通过非言语渠道完成,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在塑造下一代的情感模式。”张老师强调:“觉察是改变关系的第一步”。那些无法表达的情感往往和潜意识紧密相连,那些不容易被发现的情感,也是父亲在我们心中留下的痕迹。
提问环节中参与者对“无法离开坏客体”的这一思想提出进一步讲解的需求,张老师从原初的母婴关系,到客体关系及防御都进行了更深的解释,包括我们熟知的斯德哥尔摩综合征,也是无法离开坏客体,同时也是对攻击者认同的表现。本次活动创新性地将专业心理学理论与关系体验相结合,获得参与者一致好评。“既有专业的深度,又有人文的温度”。多位参与者表示,这种体验式学习让他们对所有的“关系”有了全新的认识,并对精神分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关系是心灵的镜子,通过这面镜子,我们得以照见自己,也理解他人。”未来,心理健康专委会将持续与感悟心理推出系列主题活动,助力从业者与爱好者“用心理学让我们的生活变的更加幸福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