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教育领域,如何有效与青春期学生沟通一直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传统方法中,许多沟通策略多从教师的角度出发,偏向理论层面,而实际操作中往往难以触及学生的真实需求,沟而不通情况频现,不当的沟通甚至会导致形成师生之间的沟通壁垒。
2024年7月11日,长春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举办了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专题培训。培训由党委学生工作部(处) 主办,各学院分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全体专职辅导员参加。此次培训为期1天,内容涵盖校园危机事件处理、师生沟通技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主要采用专题报告的形式,通过理论与实践、分享与研讨,进一步加强和提升辅导员的政治素养、履职能力和业务水平,努力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辅导员队伍。
长春市公安局一级警长王浩、民盟吉林省法制委主任及吉林省生命与安全教育学会副会长余晓竹、吉林省生命与安全教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嘉露、吉林省生命与安全教育学会副秘书长王思琪、吉林省生命与安全教育学会副秘书长范芝澜;长春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姜国权,学生处处长赵彤军、保卫处处长宗娜、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主任徐向辉、各学院分管学生工作副书记、学工科长以及专兼职辅导员参加本次培训。
吉林省生命与安全教育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王嘉露为到场的辅导员进行了以《教师针对青春期学生沟通的技巧》—-从源头抓起如何有效化解家校矛盾为题作专题报告,以与青春期学生换位的思考视角和思路创新,打破常规,通过深入理解学生心理状态从而挖掘出解决师生沟通的痛点问题。
报告以“客观理解学生状态,深刻感知学生内心,精准挖掘学生需求”为核心,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开篇从“青春期的孩子惹不起”中“惹”字的传统字义出发,从四个维度延伸出师者“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沟通原则,强调在与青春期学生沟通时,要换位站在学生的角度,既要积极引导,又要避免触发学生的敏感点,造成不必要的误会和冲突。
在整个报告过程中,王嘉露副会长运用自身深厚的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相关的理论知识底蕴,以教练技术的方法,从“认知”和“技能”两方面入手,对在场辅导员进行了现场微技能训练。通过生动的案例分析、模拟对话、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式,帮助高校辅导员更好地理解青春期学生的心理变化和行为特征,让辅导员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沟通技巧,增强沟通效果,为有效沟通奠定坚实基础。会后,校方给予了“报告既有理论高度,又有实践深度,让辅导员在工作中有思路、有方法、有技巧的同时更有底气、更有自信”的高度评价,并获得参会辅导员的一致好评。
吉林省生命与安全教育学会作为省内具有较高社会评价和影响力的学术组织,在为社会各界进行心理辅导团队建设赋能的过程中,始终秉持着培训内容原创性、差异化与问题导向的核心理念,致力于提供前沿且实效的辅导策略。生安学会常务副秘书长吴自力作为本次专题报告主要的课件研发者之一,曾多次参与主创了“黄丝带帮教”等特殊群体心理辅导团建的课程设计。在研发过程中,其注重原创性,根据大量实践中所得出的每个组织及其成员都拥有独特的心理需求和挑战的结论,不断探索和创新心理辅导方法,以满足不同组织和个体的多样化需求,从学术角度出发,深度剖析心理辅导的理论基础与实践应用,以针对性地解决团队及个体面临的心理痛点,确保每一次团队建设都能结合最新的研究成果与行业标准。
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是团队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通过专业的心理评估、辅导和干预,帮助高校辅导员释放压力、增强心理韧性,提高工作效率和团队协作能力,从而打破沟通壁垒,构建视角互换下的和谐青春期师生关系,从源头抓起如何有效化解家校矛盾,也是吉林省生命与安全教育学会为高校教育赋能不断追求的目标。
撰稿人:吴自力
排 版:小 琪
审 核: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