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景扫描
当前位置: 吉林省生命与安全教育学会 > 全景扫描
当前位置: 吉林省生命与安全教育学会 > 全景扫描

吴霓解读:精准发力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

发布日期:2023年06月25日丨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网站  丨 点击:332
 

【浏览字体:   】      发布时间:2023-06-21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构建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动城乡整体发展、加快校际均衡发展、保障群体公平发展、加快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同时强调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财政资金投入、公共资源配置等方面优先保障基本公共教育服务。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委员、教育战略与宏观政策研究所所长吴霓对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表示,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实现优质均衡,要补短板、强弱项,其短板和弱项就是一些民族地区、革命老区、偏远地区,以及一些薄弱学校和弱势群体等,这是优质均衡的区域目标和人群目标。《意见》把优质均衡发展目标中补短板和强弱项的任务更加明确地提出来,这是迈向教育强国必须要完善的重点环节。长期以来,不同区域因自然禀赋、环境不同,造成区域发展不平衡,特别是在经济、教育发展方面存在一些落差,导致区域、城乡以及不同人群之间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存在差异,这是下一步重点要解决的问题。

  吴霓表示,此次《意见》着重强调提升学生资助精准化水平,这对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实现优质均衡意义重大。对遭遇教育困难的群体,要及时找到其背后复杂原因,民政、医疗、教育等部门协同发力给予帮扶。同样,一些民族地区、欠发达地区,也需要重点关注、精准帮扶。

  在政策方面,吴霓建议,以往的倾斜政策要继续倾斜。中央和地方都要瞄准重点区域和人群继续加大资金扶持和投入力度。同时,要动员全社会开展帮扶,特别是要开展东西帮扶、强弱帮扶等,通过针对性的帮扶措施促进这些区域跨越式发展。

  在部门以及社会协同方面,吴霓认为,首先要认识到,这不仅是教育部门的事情,还需要党的全面领导,政府的全面参与,全社会共同努力实现优质均衡目标。在推进过程中,需要不同部门协同配合。其次,要通过阶段性目标推进。最后,要因地制宜,通过不同的发展模式和手段实现优质均衡目标。

  (原载6月16日《中国经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