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校园欺凌
当前位置: 吉林省生命与安全教育学会 > 遏制校园欺凌
当前位置: 吉林省生命与安全教育学会 > 遏制校园欺凌

校园防欺凌安全指南

发布日期:2025年11月06日丨 文章来源:  丨 点击:27

来源:茫汗苏木人民政府

为了加强校园安全管理,弘扬校园正能量,防范学生被侵害事件的发生,我们需要储备预防校园欺凌的安全知识,守护每个同学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什么是校园欺凌?

校园欺凌是发生在校园内外、以学生为参与主体的,一方单次或多次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另一方身体伤害、财产损失或精神损害等的事件。校园欺凌不等同于校园暴力,校园暴力包含校园欺凌,而校园欺凌是最常见的一种校园暴力。

校园欺凌的表现

1、 肢体欺凌

通过肢体动作去恐吓、伤害他人,如暴力推搡、拳打脚踢、抢夺或勒索财物等。

2、语言欺凌

以辱骂、讥讽、嘲弄、挖苦、起侮辱性绰号等方式侵犯人格尊严的行为。

3、社交欺凌

恶意排斥、恐吓、威胁、逼迫、孤立他人,影响他人参加学校活动或者社会交往。

故意离间破坏同学之间的关系,通过网络或者其他信息传播方式散播谣言、暴露他人隐私、损毁他人形象、孤立排挤他人等。

高发时段和高发区域

 校园欺凌事件多发生在课间休息时间、午休时间、没有老师看管的活动课时间、上下学途中等。校园欺凌多发的地点为:学校厕所、操场、学生宿舍、学校门口及周边、楼道、教室等。

校园欺凌的危害

校园欺凌和暴力,是不少学生的噩梦,会对被欺凌的学生身心造成伤害,而实施欺凌的学生如果没有有效教育和管控,也容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校园欺凌和暴力事件的发生,也破坏了正常的学校秩序。

校园欺凌容易造成的问题

1、变得胆怯、畏缩、自卑、孤僻,严重者可能造成人格障碍。

2、变得敏感、猜疑、警惕,没有安全感等精神障碍。

3、导致情绪抑郁障碍,自我评价和自我价值感降低。

4、形成讨好型人格,做事蹑手蹑脚。

可能受到欺凌的表现

1、突然不愿上学

 原本并不排斥学校的孩子突然表现出不愿上学的倾向,可能是学校里出现了一些令孩子烦恼,不愿面对和处理的事情。

2、无端情绪变化

 孩子放学回家闷闷不乐,有厌学的念头,原本活泼开朗的孩子突然变得阴晴不定,可能是学校有什么事情影响着他。

3、抱怨有同学针对他

 这是孩子寻求帮助的信号。家长可提供一些可行的方法教孩子试着缓解这种情况,并在一定时间内加以询问,或者把同学请到家里来玩,不经意地聊聊天。

4、身上出现伤痕

 孩子放学回家全身脏兮兮,身上还有伤痕,一看就是打斗造成的,但孩子一口咬定是自己不小心伤到的。千万不能忽视。

5、行为异常

 如果孩子情绪特别不稳定,一点小事就能引起很激烈的反应,如特别黏人、拒绝去学校、非常胆小怕人甚至有自我伤害倾向等,建议家长去学校了解情况。

6、睡眠出现问题

 出现失眠、噩梦、尿床等问题也是孩子遭受校园欺凌的表现之一。

校园欺凌的预防

校园欺凌危害巨大,从每个学生、每个家庭的长远利益出发,迫切需要我们每位学生和家长朋友都应该提高认识,在全社会形成共识,共同防止、杜绝校园欺凌现象的发生。

遇到校园欺凌,我们该怎么做?

1、拒绝煽风点火,拒绝成为欺凌者的“帮凶”。

2、拒绝当事不关己的旁观者,适当对被欺凌者表达同情和关心。

3、在能力范围内施以援手,帮助被欺凌者。

4、及时向老师、家长报告,甚至报警。

抵制校园欺凌

让每个孩子都沐浴在法治的阳光下

告诉孩子们

既不要做施暴者

也不要做受害者

让我们共同努力

对校园欺凌说不!

愿所有青春都能被温暖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