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有“校闹”?
发布日期:2025年01月10日丨
文章来源: 丨
点击:523
来源:微博
所谓“校闹”,就是在学校闹事的行为。学校作为孩子们接受教育的地方,属于公共场所,在校园闹事,不仅是扰乱公共秩序,更会对孩子们的成长造成极为恶劣的影响。
典叔注意到,此次教育部等部门打击的8种“校闹”行为中,有这么两种:“(3)在学校贴报喷字、挂横幅、摆花圈、堵大门等;(4)在学校等公共场所停放尸体。”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有人会在学校干这种过激的事情?
很明显,这种情况一般是孩子在学校出了事情,家长认为学校无论如何都得解决、都得承担责任。再往里挖一点,就涉及到学校的监管责任和安全保障义务,这是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强制赋予学校的责任,所以,但凡孩子在学校出事,学校一般情况下都很难免责。
不过,学校有义务并不代表出事后学校就一定有责任。如果学校能证明尽到监管和安全保障的义务,那就可以少承担甚至不承担责任。
而现实中,作为家长,在这种情况下很难理性面对,毕竟好好的一个孩子,在学校期间出了问题,学校怎么也说不过去,再加上有些学校不能直面问题,想着逃避责任,矛盾就一触即发,出现“校闹”也不足为奇了。
所以,典叔认为,解决“校闹”不能“只治标不治本”,还应当从问题的根源来处理,一方面要对过激、甚至违法犯罪行为进行坚决打击,另一方面,还要从双方的矛盾症结入手,从根本上化解纠纷。也就是破解学校对立方的心理包袱,毕竟,这世上最难解的结,是人心的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