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Undefined property: WP_Error::$name in D:\wwwroot\www.smyaqjy.cn\wp-content\themes\wp_smyaqjy\single-archive.php on line 27
专项服务
当前位置: 吉林省生命与安全教育学会 > 专项服务
当前位置: 吉林省生命与安全教育学会 > 专项服务

青少年为什么自杀?孩子的心理健康必须重视!

发布日期:2024年12月27日丨 文章来源:  丨 点击:572

来源:百度网

青少年自杀是一个沉重的话题

也是一个公共卫生事件

如何防止悲剧的发生

需要我们以正确的方式谈论

高度重视自杀迹象,及时预防和干预

先来看1个案例

心理中心接到一位妈妈来电,15岁男孩在家中想要跳楼自杀,被父母发现后报警并强制送往医院治疗,随后中心心理咨询师通过电话咨询平复了当事人的情绪,经过电话干预,当事人告诉咨询师自己想开了,没有必要再自杀,表示自己会配合治疗。后续回访得知,当事人已经出院、恢复正常生活,并非常感谢心理中心的及时干预。

我们需要理解的

青少年的生理成熟快速而心理成熟相对缓慢,一方面认为自己已经是大人,另一方面对社会、世界与他人的认识尚不成熟,这种矛盾性让其内在世界与从外部世界得到的评价充满着矛盾性。

正处于生长发育过渡时期的青少年,当遇到许多压力、矛盾和危机时,往往会受到人格特征、精神心理状况、家庭、学校和社会等的影响。

越是与青少年生活密切相关、持续时间越久且越具备突发性的负性生活事件对青少年自杀危险的产生影响越大。

也就是说,一系列使个体焦虑不安的负性生活事件是诱发心理问题最直接的因素。

我们必须关注的

自杀并非突然发生的,一般存在一些预警信号,伴随明显的心理变化。因为在选择结束生命前会有一个矛盾冲突阶段。表现为经常谈论与死有关的话题、预言或暗示自杀,从而流露出直接或间接的自杀意图。

这种行为既反映了自杀者内心冲突,又是他们向外界发出的求助信号。如果得到及时关注和引导,很可能减轻或打消自杀企图。

因此,识别出这种信号是预防自杀的基础。

自杀的关键警示信号:

意念:谈论或威胁要伤害或杀死自己;寻找自杀方法;谈论或写到死亡、临终或自杀;交代后事;送出珍贵的东西

物质滥用:酒精、药物等使用增加

无目标

焦虑:担心、害怕、激越或睡眠模式改变

受困:感觉没有办法脱离困境

绝望:表情变得淡漠

与朋友、家庭和社会隔离:独处突然增多

愤怒

冲动

心境改变

我们可以做到的

不同危机阶段的人,要寻找不同的专业机构:

①对于有自杀计划的人,请务必联系学校、工作单位、家人 24 小时看护。寻找专业的心理帮助,医院或者专业的心理咨询师;

②对于已经在自杀边缘(开始实施计划)的人,联系家人(家人是最有可能知道线索的人)、联系公安局或者医院。请专门做危机干预的人来做干预,再日后进行转诊和心理帮助;

③只是有自杀念头的人(其实很多人都曾经、或者正在有自杀的想法),建议 ta 寻找专业的心理帮助。可以去医院的抑郁门诊,也可以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如果您萌生了自杀念头,

别难过,您或许对自杀和寻求帮助有耻感,

请放心,您是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帮助的,

自杀是可以谈论的话题,悲伤痛苦也是。

如果您是ta的家长,

不少青少年自杀行为的背后,是对“爱和关注”的渴求。

作为家长,要多关心和陪伴孩子,

提高与孩子沟通的能力,学会真诚地倾听孩子的心声,

充分重视,细心观察孩子的心理状态和行为表现。

比如带他们出去游玩,

询问ta日常的感情状况,

在学校是否开心,

而不能仅仅关注他们的学业成绩。

当出现困境时,陪ta一起去面对,

而不是一味地指责。

对青少年自杀的征兆保持警觉和敏感,

及时带孩子寻求专业的心理帮助。

如果您是ta的朋友

有自杀意念的青少年,可能不愿意与父母倾诉,而更倾向于和朋友敞开心扉。

如果您发现他们心理状态异常,甚至出现自杀意念,

请务必真诚地倾听和陪伴,

勇于讨论自杀话题,

谈论也是一种支持,

清晰地表达您的担心

ta知道,你会陪伴在ta身边。

比如,您可以这样问ta

“我感受到你最近很难过,我很担心你,你会有自杀的想法吗?”

“你最近好像很不开心,有什么我可以帮助你的?”

千万不要反问ta:

“你不会想要自杀吧?”,“你不会做傻事吧?”

更不要说教式地劝说。

尽量不要让其独处,

要保护其隐私,但不等于隐瞒,

明确说明你会让其他值得信任的人一起帮助ta。

ta的亲人和朋友,

参与到支持和干预的行动中。

鼓励ta向医生、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士求助,

ta去接受专业的心理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