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 吉林省生命与安全教育学会 官方网站!
网站首页
丨
联系我们
搜索
主办:吉林省生命与安全教育学会
吉林省志愿服务联合会生命与安全志愿者工作委员会
单位简介
关于我们
组织机构
机构负责人
联系我们
重要资讯
工作部署
新闻讯息
学会活动
学术研究
教育研究
典型经验
科研著述
教育实践
生命教育
国家总体安全育
健康人生
社会组织工作
重要党建活动
社团组织建设
人民调解工作
公益志愿服务
原创生命论丛
专项评价认证
专项服务
重要法律法规
遏制校园欺凌
践行教育惩戒
依法治理校闹
防范伤害事故
预防学生自杀
网站首页
单位简介
关于我们
组织机构
机构负责人
联系我们
重要资讯
工作部署
新闻讯息
学会活动
学术研究
教育研究
典型经验
科研著述
教育实践
生命教育
国家总体安全
健康人生
社会组织工作
重要党建活动
社团组织建设
会员管理工作
公益志愿服务
原创生命论丛
专项评价认证
专项服务
重要法律法规
遏制校园欺凌
践行教育惩戒
依法治理校闹
防范伤害事故
预防学生自杀
Previous
Next
专项服务
重要法律法规
遏制校园欺凌
践行教育惩戒
依法治理校闹
防范伤害事故
预防学生自杀
践行教育惩戒
当前位置:
吉林省生命与安全教育学会 > 践行教育惩戒
当前位置:
吉林省生命与安全教育学会 > 践行教育惩戒
从挖掘“内涵”处着力,提升思政课吸引力
发布日期:2024年12月20日丨 文章来源: 丨 点击:475
来源:光明网
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不断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吸引力。这为进一步办好思政课提供了基本遵循,为思政课教师继续讲好思政课指明方向。如何在已有经验积累和规律把握的基础上,不断开创新时代思政课建设新局面,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重要问题。
深化认识思政课立德树人关键课程的定位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这里的
“德”,不仅是指私德、公德,还包括大德,不仅指需要遵守的道德规范,还包括关怀他人和社会的道德品质、为国为民的道德理想;这里的“人”,特指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就此而言,能否办好思政课,关乎学生能否成长成才、成就事业,关乎党和国家能否培养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关乎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事业的成败。
立这样的
“德”、树这样的“人”,要靠讲政治、用理论来引导学生的思想观念,使其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不能硬灌、硬塞。思政课所讲的政治,应该体现为学生坚定对党和国家的自觉认同,掌握洞察社会与引领时代的理论武器,面对现实问题进行建设性思考,具备道德修养与法治素养等。
思政课讲政治,是通过思想和理论来讲的。思政课教师应该经常自我追问,学生为什么要来上这门课,这门课到底能给他们带来什么?最基本的答案是,它能让学生感悟马克思主义
,尤其是中国化时代化马克思主义的力量,感受中国共产党人治国理政的智慧,它能够提供读懂我们的时代、我们的社会、我们的生活的方法论。要讲好这些,应该结合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实际,给学生以启迪、以点拨,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提升思政课的深度广度和学术含金量
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应该强化学术对教学的支撑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思政课的政治性、思想性、学术性、专业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其学术深度广度和学术含金量不亚于任何一门哲学社会科学!”思政课是一门课,是一门特别需要学术支撑的课。那种认为“思政课没有学术也不需要学术,只要讲故事、找案例、放视频就够了”的观点明显是错的。我们经常讲,思政课要深入浅出,要问题导向,要重点突出,但没有学术研究、没有深入思考、没有自己的观点见解,怎么能做到呢?只有以学术和研究成果做支撑,才可能真正旁征博引、信手拈来,讲出深度、讲出逻辑、讲出思想,否则,思政课只能流于形式,不可能使人信服。
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理应加强与思政课教学内容相关的学术研究,不断夯实思政课讲道理的学理基础。思政课所要讲授的内容、所要回应的问题,都是真正值得研究的论题。思政课教师应该实现教学与学术的良性互动,从教材中、教学中找到学术研究的选题,甚至是值得终身研究的方向。可以深入研究与课程相关的经典著作,围绕这些著作写作学术论文;可以列出每个专题中的教学重难点,围绕课程的核心关键词、代表性范畴开展有规划的长期研究;可以围绕基本理论问题和重大现实问题,以及学生提出的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和困惑写回应性文章,并在课堂上讲述框架和观点,在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中,力求提出具有解释力和原创性的阐释体系。
发挥好思政课教师的关键作用
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思政课教师有
“内涵”是关键。一个有“内涵”的思政课教师,须是相关领域的专家,且应努力成长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家。
学生愿意听的、对学生影响最大的,往往是受人尊重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师者的话。教师有人格魅力才能吸引学生,有深厚的理论功底才能赢得学生。正所谓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只有学生认可了教师的人格、学识、功底,才有可能真正听进去他所讲的话并且照着做、接着做。社会上存在着对思政课教师的一些误解,比如认为思政课教师门槛低,不需要做学问,不用成为真正的专家、学者,只要是老师都能讲思政课。这明显带有偏见,但也有现实原因:个别思政课教师以教学为理由长年累月不做学问,容易给人造成思政课教师不搞学术、无须专业的印象。要真正改变这种观念,就要引导思政课教师聚焦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进行学术研究,把成为受学生欢迎的教学名师、受其他专业教师尊重的知名学者、在社会上有广泛影响的学术名家作为自己的职业追求。
每位思政课教师,都应努力成为精于
“传道授业解惑”的“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成为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好教师。面对社会的问题、学生的困惑,思政课教师不应只是讲一些让学生必须接受的大道理,不应成为高高在上的“布置工作者”和“武断要求者”,不能轻易发出学生必须干什么的命令,而应自觉地把学术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中的深刻内容,适当插入对经典文本的阅读体会,谈谈对基本理论问题的理解、对重大现实问题的思考,以与学生交流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新观点新见解,解决学生困惑,引领学生展开深度思考,从而赢得学生的真正尊重。
责编:孙宗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