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Undefined property: WP_Error::$name in D:\wwwroot\www.smyaqjy.cn\wp-content\themes\wp_smyaqjy\single-archive.php on line 27
专项服务
当前位置: 吉林省生命与安全教育学会 > 专项服务
当前位置: 吉林省生命与安全教育学会 > 专项服务

老师父母应该早知道的可能导致学生产生自杀倾向的几种因素

发布日期:2024年12月20日丨 文章来源:  丨 点击:364

来源:百度网

生命只有一次,无法重来。

近些年总是频发的学生自杀、坠亡等事件越发提醒我们:如果能预先察觉学生的自杀倾向,是不是可以挽救一个孩子的生命,更能挽救一个家庭的幸福呢!

按道理来说,作为老师日常忙于备课、上课和批改以及学校各种日常活动及相关工作,本已经分身无术的忙碌中更是极少有可能预先察觉学生的自杀倾向的,更不用说采取预防措施了。

但其实按照事情发展的一般规律,孩子自杀前,总有一些征兆,甚至有的孩子还会发出“求救”信号,但作为老师因为真正跟一个孩子单独相处的机会并不多,而家庭中的父母还有很多忙于工作也不懂得教育更是会忽视这些求助信号,更有甚者导致孩子产生自杀念头或者最终事实自杀行为的竟然很大程度来自家庭。所以在自杀事件爆发后,教师的反映往往是“极为震惊”、“出乎预料”、“百思不得其解”。教师既搞不清楚原因,又无法完整地呈现事情的全部经过,只好笼统地说学生是“一时想不开”或者是“压力太大”,还有很多完全处于旁观者状态的人甚至会指责当事人“缺乏生命意识”或者“不懂得感恩”、“不负责任”。

生命对于每个人都是只有一次,虽然是孩子,但我想他们也是知道生命的重要的。如果不是一念之差而想不开,那么应该说他们最终选择如此决绝的做法,也一定有其深刻的原因或者纠结的过程的。

学生自杀,是一个家庭的悲剧。作为教育者,我们必须要保护好学生的生命,因为这是一切的前提。

下面我给大家梳理一下哪些情况有可能导致学生产生自杀倾向:

1、早恋

早恋的矛盾主要在家庭和学校对于出现问题的孩子处置不当而造成。主要是让当事人觉得自己没有脸面见人了,因此采取了不正确的处理方法。

有关“早恋”的问题,如果老师或者家长发现了,万万不可公开谈论或者批评。很多时候,当事人只是朦胧的态度,但如果公开化了,就会造成使当事人失去尊严而感觉自己被别人歧视或者嫌弃,也会感觉自己背后总被人指指点点的没有自尊。

学生谈恋爱的问题大多数出现在缺少家庭的指导,而自己对被爱又极为渴望的个体之中。早恋会导致成绩下降,所以有些父母或者老师一旦发现学生早恋就会逼迫孩子断了这个念头,但采用的方法不恰当的后果就会很严重。

最适宜的应对方法时给懵懂状态的学生进行生理及心理方面的疏导。联合家长一起做孩子的思想工作,而不应该把矛盾公开化,把问题激化。需要更多的尊重和交流,让学生知道自己的年龄阶段并不适合过早谈论个人情感问题。疏导的好,这种行为就会被纠正。还有一种情况就是其中一方要追求另一方结果遭到拒绝,也会因为被拒绝而产生自杀的念头。被拒绝的一方会颓废、沮丧和茫然,往往在课堂上表现出恍恍惚惚的状态。这就需要教师日常教学时更加细心一些,关注到情绪有巨大变化的学生,跟学生做一次平等的交流和沟通,站在他们的角度采用呵护的策略,关心孩子说出实情,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2、突然成绩下滑

这种情况造成自杀的学生,往往是学霸,他们曾经有过辉煌的成绩,如果一旦遇到不明原因的成绩下滑而自己又没有能力在短期内扭转局面的,这些学生往往表现得异常痛苦。如果再遇到老师和家长施压,比如讽刺或者挖苦,再或者是撤换他们原本在班级里的职务,那么就会有催生自杀念头的可能性。

面对这种情况,老师和父母应该帮助孩子寻找产生成绩下滑的原因,同时认同孩子对于学习过程的努力,并能够真正地让学生体会到一时的失误并不能代表一个人人生的全部。或者努力让学生接受现实,陪伴他们寻找另外一条突破下滑成绩的道路,鼓励的话语可以切合实际,但不可大包大揽地认为他一定有能力扭转困局,我们需要做的是认同和接受困境,树立切实的目标逐步推进。告诉孩子:任何人的成功都是需要经历风雨,没有随便的成功。罗马城不是一天建成的,万里长征最关键的是第一步和后面的每一步。

3、缺少挫折化教育

大家都知道在温室里的花朵是长不大的。有些孩子从小被父母溺爱,缺乏抵抗能力,心理脆弱又不能自我疏导,所有身边的人都一味无原则地放大他们的有点和长处,往往忽视埋藏在下面的隐患,更有甚者对于孩子身上明明存在的缺点熟视无睹或者毫无原则地认为孩子是自己家的好。这样情况下成长的孩子,一旦离开家庭,往往显得处处无能。随着身边其他同学才华的展露,这样的孩子往往越活越没有尊严。因为不能被同学或者身边其他的人(社会化的层面)而认同,所以,最终自甘堕落或者自暴自弃而最终选择走向自杀这条路的孩子,也大有人在。

据报道,有一位新大学生因为宿舍没有空调,连续几天睡不好觉而自杀。又有一位新大学生因为吃不惯学校食堂的饭菜而愤然跳楼。说起来这些事情发生在大学生身上,感觉真的挺令人不可思议的,然而我们查一下这样的孩子的成长史便可以理解了。生来就养尊处优的孩子,走向社会时,自然会有这样或那样的不适应。来到社会遇到不顺心的事儿,自然会想不开。闷闷不乐或郁郁寡欢,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心理疾病,有的导致抑郁,有的导致自卑、自闭,最终走向自杀这条路也就不难理解了。

父母和老师们教孩子,不仅要教会孩子如何识别困难,如何面对困难,更要告诉孩子面对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时,该如何求助于他人。如何进行自我心理疏导,通过跟身边人的协同来改善自己的困境。大部分家长只关心孩子生活上、学习上缺啥少啥,往往没有关心孩子心理上是否有应对社会生活的准备。其实,从家庭来到学校,也是走向一个特殊的小社会。在这个以同学和老师为主的小圈子、小集体中,如果不能有逐步增强的心理免疫能力,很多孩子就不能顺利面对问题所带来的压力了。

多数家长和老师缺乏事先告诉孩子遇到不顺心的事情的解决办法,被过分疼爱甚至溺爱的孩子不会面对棘手的问题,他们以为遇到一点事儿就像人生都跌入谷底一样,错误地以为自己已经深陷绝境了。有些事在经历过之后,反过来看其实很简单。但是作为师长如果不告诉孩子如何面对,这样的孩子就不知道如何解决,事到临头也许他们就会乱来。

4、自我形象危机

到了五六年级,有些学生就开始爱美。他们正处于青春期前期,如果我们反观自己成长过程中,是如何度过青春期的,就不难理解这个阶段的孩子们的心理问题了。

青春期前期的孩子个人性征发育不明显,但实际上已经开始发育了。比较早的女孩子来月经的时间甚至二、三年级就有发生了。我教过的班级里有个女孩子三年级下学期来月经自己居然不知道。上体育课时蹦蹦跳跳地跟着一起跳箱,结果造成了比较严重的出血,差点造成严重的后果。幸好其他孩子并不知情,只是以为她受伤了才把裤子染红了。还有的孩子已经有青春痘,尤其是不爱喝水和睡眠不规律的孩子,额头的痘痘频发也会造成她们对自己形象忧心忡忡的情况。如果一部分早发育的孩子被没有发育的孩子嘲笑,就容易产生自卑心理。有的男孩子还会在如厕时比较生殖器,女孩子比漂不漂亮。那些被嘲笑的孩子就会觉得自己没脸见人,觉得自己前途无望,甚至觉得生活都没有乐趣。

这个时期的情况很正常,关键是父母和老师们应该告诉孩子什么是正常的生理发育周期。学校里应该利用自然课或者思想品德课进行一些提前教育。

对于个人外貌的评价因人而异,我们需要通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孩子们更正确地认识自我。比如我曾经碰到过一个五年级的女孩子因为自己胸部过早发育而自卑,甚至到了郁郁寡欢的地步。我在一次找她谈心时说,实际上胸部发育得好还是很多女孩子特别向往的呢。我也讲了我小时候的一些关于身体发育的爆料,让她很快就打消了消极的情绪,渐渐地学会接受自己的发育也能正视这个问题了。

有些家长觉得孩子还小,不敢或者不该谈及与性或者发育、生育等方面的问题,我个人觉得,越是不想谈及的越是容易引起尚在青春发育前期的孩子们的好奇。不如根据孩子所处的阶段,来一个提前预防。先下一些毛毛雨,逐步渗透一些科学的性知识,在孩子迷茫的时候让孩子们有科学的认知,才不会导致更大问题的发生。

会导致学生产生自杀行为的还有很多,这里不一一例举了,我为大家简单罗列一下,希望各位能够看完本文后,也能够从以上可能性中得到一些启示,好好反思一下您的孩子或者学生是否有相关情况出现,我们要珍重孩子的生命安全,同时也要做一个称职的师长,给孩子们最适切的教育和引导。

其余的可能性还有:突然遭遇家庭变故,比如父母离异等感情问题;一贯与家长关系紧张,父母教育孩子手段单一、态度恶劣的;偶然因为虚荣心偷拿了别人财务而被发现的;受到学校同学欺负或者遭遇校园暴力或者霸凌事件的;因为某种不可控制或者逆转的原因被同学嘲笑或被人孤立的……

一个孩子的成长会遭遇各种各样的问题和考验,我们作为师长不想看到更多悲剧的发生。所以就要水没来先憋坝,提前做好预案和预防手段,尽可能地在繁忙的工作之中对学生们出现的迹象体察入微地观察,争取学校的力量和社会力量,联合父母们一起,帮助有自杀倾向的孩子,走上正途。

生命是需要被尊重的,生命是宝贵的,在生命安全面前其他都是小事。愿我们的孩子们都能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