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 吉林省生命与安全教育学会 官方网站!
网站首页
丨
联系我们
搜索
主办:吉林省生命与安全教育学会
吉林省志愿服务联合会生命与安全志愿者工作委员会
单位简介
关于我们
组织机构
机构负责人
联系我们
重要资讯
工作部署
新闻讯息
学会活动
学术研究
教育研究
典型经验
科研著述
教育实践
生命教育
国家总体安全育
健康人生
社会组织工作
重要党建活动
社团组织建设
人民调解工作
公益志愿服务
原创生命论丛
专项评价认证
专项服务
重要法律法规
遏制校园欺凌
践行教育惩戒
依法治理校闹
防范伤害事故
预防学生自杀
网站首页
单位简介
关于我们
组织机构
机构负责人
联系我们
重要资讯
工作部署
新闻讯息
学会活动
学术研究
教育研究
典型经验
科研著述
教育实践
生命教育
国家总体安全
健康人生
社会组织工作
重要党建活动
社团组织建设
会员管理工作
公益志愿服务
原创生命论丛
专项评价认证
专项服务
重要法律法规
遏制校园欺凌
践行教育惩戒
依法治理校闹
防范伤害事故
预防学生自杀
Previous
Next
Warning
: Undefined property: WP_Error::$name in
D:\wwwroot\www.smyaqjy.cn\wp-content\themes\wp_smyaqjy\single-archive.php
on line
27
重要资讯
学术研究
教育实践
社会组织工作
专项服务
大轮播
小轮播
创新发展平台
单位简介
友情链接
专项服务
当前位置:
吉林省生命与安全教育学会 > 专项服务
当前位置:
吉林省生命与安全教育学会 > 专项服务
提高孩子自护自救的能力
发布日期:2024年10月25日丨 文章来源: 丨 点击:424
来源:安全管理网
溺水、火灾、交通事故、绑架
……当这些涉及到公共安全的天灾人祸降临到头上,我们的孩子会如何应对,是否有自救意识,能不能自我保护?
让孩子掌握一定的自救知识
,能使他们在关键时刻脱离危险,保护自己,这应该是每一位家长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案例一
某个夏天的上午,是孩子们放暑假的第一天。
4个孩子都是亲戚,他们聚在一起,惬意无比地躲在空调房里看电视玩游戏。4个孩子中,3人为同胞兄妹,一个15岁的姐姐,一对8岁的龙凤胎弟妹,还有一个孩子是他们的堂兄弟。
当天上午
8时,孩子们的母亲在家里煮绿豆汤,忽然想起还没买菜,就急忙出门。临走前,她关照15岁的大女儿30分钟后关掉炉火。
9时30分,母亲回家时发现,屋内的4个孩子均昏迷不醒,炉灶上的火,已被溢出的绿豆汤浇灭。4个孩子在空调房内均煤气中毒,昏迷不醒。
惊慌失措的母亲赶紧打电话报警,由于救助及时,孩子们都没有生命危险,但事情过去许久,做母亲的还是觉得非常后怕,她为自己的粗心感到内疚。更令她担心的是,孩子们在面对危险时,竟然没有一丝一毫的警觉!
当时,
4个孩子都闻到了煤气的味道,但谁也没想到要去开窗,也没有人意识到危险正在向他们步步逼近。孩子们防范意识的薄弱,救护常识的缺乏是导致这次中毒事件的首要原因。
案例二
这是一个孩子在危机来临时靠自己的机智勇敢救了全家性命的故事。
小娟(化名)家较为富裕,也因此成为三名犯罪嫌疑人选定的目标。某一天的下午
5点多,三人携带刀具和手套窜至小娟家,谎称是小娟爸爸的朋友骗得保姆开门后,进入室内,并将保姆捆绑起来。
小娟妈妈和阿姨打开房门,猝不及防就被三人捆绑。他们威胁小娟的妈妈拿出十几万现金。此时,小娟从学校回到家中,也落入了劫匪的手中,一家四口都被看管起来。
面对三名持刀的劫匪,小娟并没有慌张,而是一直寻思如何使一家人被绑的消息让其他人知道。
见到母亲处境危险,小娟突然灵机一动,想到卧室窗外楼下就是小区保安亭。于是小娟以需要做作业为由希望进入卧室,但被劫匪拒绝。接着小娟又吵着天晚了要睡觉,被小娟吵得不耐烦的劫匪同意了小娟的要求。进入卧室后,小娟趁歹徒注意力集中在妈妈、阿姨、保姆身上的机会,分别两次写了纸条,纸条上写着:
“救命,某幢某号,不是开玩笑,有三个男子要杀我妈妈。”并用双面胶将纸条贴在两个布娃娃身上,全部从窗户抛了出去。
正在小区巡逻的保安见到两个布娃娃从天而降,仔细一看发现报警纸条后,立即报案。一家四口成功获救。
这个在危险面前镇定自若的女孩,时年
15岁。她的母亲说,小娟很小的时候就很有主见,而她的机智与勇敢跟家长平时灌输给她的防护意识也不无关系。因为家境优越,母亲对女儿的安全也会有一些隐忧,所以安全教育提示得比较多。
家长的监护意识,孩子的安全指数
根据
“2006年全国中小学安全事故总体形势分析报告”显示,全国各类安全事故中,事故灾难(溺水、交通、踩踏、一氧化碳中毒、房屋倒塌、意外事故)占59%;社会安全事故(斗殴、校园伤害、自杀、住宅火灾)占31%;自然灾害(洪水、龙卷风、地震、冰雹、暴雨、塌方)占10%。其中,溺水占31.25%,交通事故占19.64%,斗殴占10.71%,校园伤害占14.29%。
从整体上看,各类中小学安全事故中,
61.61%发生在校外,主要以溺水和交通事故为主,造成的死亡人数超过了60%。
从这份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出孩子安全事故中几个最重要的特征。
一是低年级学生更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在各类中小学安全事故中,
43.75%发生在小学,34.82%发生在初中,9.82%发生在高中。相对于高年级学生,低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安全知识都比较欠缺,安全意识相对淡薄,自我防护能力也比较差,这是导致低年级学生安全事故多发的主要原因。
二是节假日是事故多发期。节假日及其前后往往是溺水、自杀等事故的集中多发期,有
36%的中小学生安全事故发生在暑假和节假日。节假日期间的交通事故、溺水事故在所有安全事故中所占的比例最高。
三是事故多发地点主要集中在上下学路上、江河水库和学校及周边。在各类中小学生安全事故中,有
32%发生在学生上下学路上,以交通事故为主;有39%发生在学校里,以校园伤害和学生斗殴为主;24%发生在江河水库和公园,以溺水事故为主;5%发生在学生家中,包括个别学生自杀、一氧化碳中毒、火灾等事故。
四是安全意识淡薄是多数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
2006年全国各类安全事故中,45%的事故因学生安全意识淡薄而发生,18%的事故因学校管理问题而发生,27%的事故由于社会交通、治安等原因发生。
从这些安全事故的具体案例和整体概况特征来看,孩子的安全指数跟家长的监护意识及安全教育意识息息相关。《广州日报》记者给中小学生所做的问卷调查显示,孩子们都知道不要相信陌生人,知道饭前便后要洗手、早晚刷牙,红灯停绿灯行,过街要走斑马线,不要玩火、煤气、刀具等
——这些都是家长和老师反复叮嘱的。但另一方面,孩子们只能识别1~2个危险标志,发生了事故、灾难不知该怎么办,110、119、120分别是干嘛的也说不全。特别是提到自然灾害,如什么叫自然灾害、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及其危害性、如何自我保护和救助、逃生等问题,有几个小朋友几乎一无所知,问问原因,也是“爸爸妈妈和老师没教过”。
那么,在孩子成长的各个阶段,我们做家长的究竟该给予孩子怎样的安全教育,该教会孩子怎样的安全常识呢?
孩子的安全是家长的责任
1.借用媒体学习,事半功倍。利用媒体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可以给家长带来许多的便利:形式丰富、说服力强、科学全面、省时省力。在家里,我们可以轻松利用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对孩子进行安全常识的教育。比如,某刊物上有一则故事叫《马路上的大嘴巴》,孩子看了能很快地理解了下雨天马路上积满了水,水从马路上的大嘴巴里流下去。这时我们要特别当心这个大嘴巴,不要认为水好玩,把脚伸入大嘴巴,万一这个大嘴巴遗失了窨井盖就非常危险。所以,要特别关注马路上的大嘴巴,看看上面的窨井盖是否完好。
此外,家长可以结合孩子的喜好选择健康、优秀的网站,和孩子一起学习安全知识,观看安全教育视频。如:安全文化网
www.anquan.com.cn。
2.利用活动教育,锦上添花。活动是孩子学习、生活不可缺少的,家长要巧妙地将安全知识渗透在活动中,让安全技能在活动中和生活实践中得到应用和强化。如,双休日,全家在小区里进行一些娱乐性的体育活动时,看到停车场附近的摩托车、小汽车进进出出,家长就可以借机引导孩子——停车场附近不能活动,更不能到马路上去活动。活动一会儿需要休息时,家长要告诉孩子不能随便找个地方坐下来就休息,特别是汽车的尾部。因为汽车尾部没长“眼睛”,驾驶员在倒车时看不到汽车尾部的小孩,很容易把小孩撞倒。
比如消防安全知识教育,家长可以带着孩子进行模拟演习。假设家里着火了,你和孩子被浓烟困在室内,要告诉孩子首先不能慌张,更不能夺门而逃。因为,走廊中的浓烟和高温气流,足以使你在短时间内窒息死亡。此时,应迅速将门及所有孔隙全部用湿毛巾、被褥堵死,在窗口挂一条床单或衣服,好让消防队员发现你,然后拨打
119等待救援。
只要家长能时刻注意巧妙地将安全的点点滴滴渗透给孩子,孩子的安全意识就能够逐步增强。
3.重视细节教育,细水长流。安全教育应从细节做起,比如要告诉孩子不要去玩弄燃气灶开关,因为这容易造成漏气,引起火灾或其它事故。如果发生大量漏气,而角阀开关失灵,首先要严格防止各种火种靠近,也不要开关电灯、或其他电器设备,除应立即报警外,要尽快设法用塑料布等物强制捆扎阻漏,并请供应单位专业人员处理。只有在生活中经常告诉孩子怎么做是安全的,哪些地方需要注意,细水长流,一定会为孩子的安全加分。
链接一
青少年治安知识应知应会
1.谨记“五不要”。
不要轻易接受他人的食品、饮料等,防止发生意外;不要告诉陌生人自己的家庭住址,家门钥匙不给陌生人;不要单独在偏僻、阴暗的地方行走,特别是晚间要设法绕开行人稀少、光线较暗的立交等偏僻路段;不要搭乘非法运营汽车、摩托车,尽量乘坐公交车辆和的士;不要加入
“帮派组织”,寻求保护或敲诈勒索他人。
2.学会求助。
如发现可疑人员尾随,应设法甩掉
“尾巴”,并尽快向家长、老师或警方求助;如遭遇敲诈勒索等不法侵害,要及时告知老师和家长;外出时一定要告知自己的去向,不要让家长、老师、朋友担心;外出遇到危难时,应立即拨打报警电话求助。
3.注意网络安全。
在网上,不要把家庭地址、学校名称、电话号码、密码、家庭经济情况等告诉网友,或在线注册时填写;未经家长的同意,不在网上发送自己的照片;如果遇到带有脏话、攻击性、淫秽、威胁、暴力等使人感到不舒服的信件或信息,不要回答或反驳,要马上告诉家长或老师;约见网友尽量在公共场所,有朋友或家长陪同,避免上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