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初中生跳楼看教育观:学习不是你死我活的战斗
发布日期:2024年09月27日丨
文章来源: 丨
点击:397
来源:光明日报
分层教学,不能只认成绩不认其他
当前,许多学校都在进行分层教学。一些学校理念上新一些,采取分层教学、走班上课,学生可根据自己每一科的成绩上不同难度的班,还有一些学校将班级分成重点班、普通班,更有一些学校每学期都进行考试大排名,学生随成绩而调整班级。
虽然在执行中各有高下,不过分层教学因为强调“因材施教”还是有其先进之处,但孙云晓认为,分层教学过度强化了教学,教育不只是一个认知的过程,而是一个综合培养的过程,除了学业成绩,还讲究合作、互助、责任,讲究综合素质的培养,现在单纯以认知来进行分层教学,是有问题的。
可以说,目前分层教学中只认成绩不认其他,使学生的学校生活过度依赖于学业成绩,并强化了竞争,“所谓基础教育,打的不仅是知识基础,还有做人的基础,要让孩子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他们明白什么是最有价值的,什么样的人生是有意义的,什么是生活的本质、成长的方向、人生的追求。”孙云晓说。显然,那些只重视学业成绩的教育改革,也到了要反省的时候。
孩子的压力,真不能太大
“人们常说,有压力才有动力,从心理学角度看,每个人要适当有点压力,对于学生来说也一样,没有压力不是好事情。但是压力与动力并不呈正比关系,当压力超出承受能力,就会成为破坏性的扭曲,带来灾难性的影响,发生自残或自杀等极端事件。”李文道说。
李文道认为尤其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青少年还处于身心成长期,对压力的解读能力和抗压能力,比成人要差一些。“这点事情放在成人身上不算压力,但放在孩子身上就成了巨大的压力。有的家长开玩笑或是生气的时候对孩子说:你不是我亲生的。他们不知道这句话对孩子的安全感、依恋感伤害非常大,可能导致孩子从此用消极和灰色的眼光来看待这个世界。”
因此,学校、家长、老师,包括社会要对学生能够承受的压力有一个合理的预估,另外,不同孩子抗压能力不一样,“一定要个性化地解读每个孩子承受压力的能力,但必须谨记一个前提:孩子的抗压能力普遍弱于成人。”
宽容一些,让孩子生命有个成长空间
孙云晓认为,错误、扭曲的价值可以杀人。“什么对孩子最重要?是生命,是健康。但现在有一种可怕的价值观,认为进名校,考高分,比什么都重要,拿老百姓常说的一句话说:只要你把学习搞好了就行。呼市自杀的中学生才上初一,初一的成绩本来就容易起起伏伏,加上男孩子发育晚,竞争力不如女孩,成绩出点问题是很正常的现象,但是,我们看到正是这些错误的价值观广为流行让孩子不堪其重。”
“不考虑孩子的差异是不行的,绝大多数的孩子是不可能名列前茅的,父母、老师要在心理上有一种理性的接纳,现在国际上也流行一种新理念,叫‘全纳教育’。也有人会说,我可以接纳我的孩子或我的学生,但现行的高考制度下,学校和家长能有什么办法?”孙云晓说,“我认为,这个想法可以理解,但抱着这个想法就不可能解决问题。事实上,孩子越小,微环境比大环境更重要,面对同样的机制,不同的家庭有不同的选择,孩子都会有出路的,但不要对他们期望太高,让孩子生命有个成长空间,不要等孩子选择了绝路,大家才追悔莫及。另外,要宽容一些,要容忍失败,不要把学习变成一场你死我活的战斗。”
“现在有一个现象:似乎每个人都是受害者,而每个人又是伤害的制造者。对于家长来说,我们无法改变教育和社会的现状,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对于孩子来说,没有什么最好的教育,最好的教育是适合他的教育,因此,冷静地对孩子进行分析,提供适合其成长的教育和环境,而不是所谓的名校、重点班,这更重要。”李文道说。
记者 王庆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