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 吉林省生命与安全教育学会 官方网站!
网站首页
丨
联系我们
搜索
主办:吉林省生命与安全教育学会
吉林省志愿服务联合会生命与安全志愿者工作委员会
单位简介
关于我们
组织机构
机构负责人
联系我们
重要资讯
工作部署
新闻讯息
学会活动
学术研究
教育研究
典型经验
科研著述
教育实践
生命教育
国家总体安全育
健康人生
社会组织工作
重要党建活动
社团组织建设
会员管理工作
公益志愿服务
原创生命论丛
专项评价认证
专项服务
重要法律法规
遏制校园欺凌
践行教育惩戒
依法治理校闹
防范伤害事故
预防学生自杀
网站首页
单位简介
关于我们
组织机构
机构负责人
联系我们
重要资讯
工作部署
新闻讯息
学会活动
学术研究
教育研究
典型经验
科研著述
教育实践
生命教育
国家总体安全
健康人生
社会组织工作
重要党建活动
社团组织建设
会员管理工作
公益志愿服务
原创生命论丛
专项评价认证
专项服务
重要法律法规
遏制校园欺凌
践行教育惩戒
依法治理校闹
防范伤害事故
预防学生自杀
Previous
Next
专项服务
重要法律法规
遏制校园欺凌
践行教育惩戒
依法治理校闹
防范伤害事故
预防学生自杀
践行教育惩戒
当前位置:
吉林省生命与安全教育学会 > 践行教育惩戒
当前位置:
吉林省生命与安全教育学会 > 践行教育惩戒
落实“12个严禁” 呵护每个孩子健康成长
发布日期:2024年09月14日丨 文章来源: 丨 点击:497
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教育部
5
月
14
日发布通知,将开展基础教育“规范管理年”行动,从安全底线失守、日常管理失序、师德师风失范等三个方面进行重点规范整治,并详细列出
12
项基础教育规范管理负面清单,包括以各种方式挤占学生“课间十分钟”休息、教师漠视纵容学生欺凌行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组织以选拔生源为目的的各类考试等。
总体看来,这“
12
个严禁”,针对的都是基础教育“老大难”问题。这些问题为何屡禁不止?其根源在于基础教育存在功利化、短视化倾向。此次行动除了要对具体违规个案进行严肃处理外,更需要推进建立长效机制。
切实落实“
12
个严禁”,必须发挥教育督导的作用,坚守依法办学的底线。从本质上说,违反这“
12
个严禁”,就属于违规办学,教育督导要依法依规追究学校责任,并向社会通报。需要注意的是,一些地方的教育督导部门,对当地违规办学行为查得并不严,而且担心曝光会影响当地教育声誉,进而对这些行为加以纵容、掩护。此次集中规范整治,就明确要求对于漠视学校违规行为、敷衍塞责、处置不力的教育行政部门,由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督办问责,并建立监督曝光机制。
要扭转地方的教育政绩观,不能用升学率“一俊遮百丑”。有些学校违规招生、利用节假日集体补课等,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教育部门和学校共同追求升学率,为提高成绩不顾学生身心健康。近年来,我国一直在推进基础教育破除唯分数、唯升学的教育评价改革,其难点和重点都在于扭转升学政绩观,构建关注每个学生身心健康的教育生态。
家长和社会的配合,对治理教育“老大难”问题也极为重要。拿课间十分钟消失这一问题来说,教育部明确要求要把课间十分钟交给学生,但是,不少学校的课间十分钟还是静悄悄。学校老师有现实顾虑,就是担心学生课间活动发生安全事故,家长会不分青红皂白地要求追究其责任。为避免担责,有的学校、老师就采取了“推责式”管理方式。
要解决这一问题,就得明确学校的安全教育、安全管理责任,不能把学校作为“无限责任主体”。学校要落实校园安全管理制度,排除校园安全隐患。同时,建立健全保险机制和多元化风险分担机制,各级政府切实为学校办学安全托底,解除后顾之忧。
校园欺凌问题,受到社会舆论高度关注。我国已将“学校建立学生欺凌防控工作制度”纳入未成年人保护法。不能漠视纵容欺凌行为,将其淡化为打闹、恶作剧。要杜绝校园欺凌,必须督促所有学校建立起相应工作制度,对欺凌行为说“不”。
明确清单、规范办学,关系到教学秩序的维护,以及教师、学生权利的保障。优化基础教育生态,清理整治违背教育规律、功利化短视化行为,呵护每个孩子健康成长。
责任编辑:王亚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