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服务
当前位置: 吉林省生命与安全教育学会 > 专项服务
当前位置: 吉林省生命与安全教育学会 > 专项服务

预防学生自杀事件发生的思考

发布日期:2024年08月23日丨 文章来源:  丨 点击:172

来源:中国教育

学生自杀,这是一个沉重的话题,可这又是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是那样残酷,又是那样令人心碎。

苏联作家尼古拉·阿历克塞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这样一段关于生命意义的著名论句:“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因此,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一个人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能够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人生最宝贵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是的,这样死去的人,是高尚的人。我们现在讨论的也是死亡的话题,但是,是自杀。我们在许多媒体以及网络里看到这样的报道:某某中学生上吊自杀,某某大学生跳楼自杀,甚至某某小学生…自杀,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这样的消息刺激着我们的神经,让我们心情十分沉重。

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年纪轻轻,风华正茂,却做出如此选择。昨日还是一个活蹦乱跳的人,今日竟阴阳两界,白发人送黑发人,人生一大悲剧,死者父母兄弟姐妹一定会无比悲痛和难过。

笔者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作为一名孩子的父亲,几年来,一直思考这个问题,也学习了一些关于抑郁症患者自杀方面的书籍,这些离去者有各种各样的直接原因,但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摆在我们的面前,那就是抑郁症,抑郁症许多人对这个词并不陌生,但是能讲清楚她内涵的人并不是很多。什么人会得抑郁症?什么人有抑郁症?为什么会得抑郁症?我们普通人,不是专门的医护工作者,不是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我们很难说清楚。信手翻开一本介绍抑郁症的专著,是这样说的:“抑郁症是以情绪低落,思维迟缓,语言减少,动作缓慢为典型症状的一组情绪障碍综合症”,具体表现是:兴趣丧失,精神运动迟滞,严重时不语、不动、不食,更可怕的是,有关研究资料表明,抑郁症患者的自杀、自伤、甚至杀害亲人的危险性增加,2/3的抑郁症患者曾有自杀的想法与行为,15%-20%的抑郁症患者最终自杀成功,2002年国内的一项研究,对571例自杀死亡者作心理分析发现,63%的有精神疾病,40%的为抑郁症。到2020年抑郁症将成为继冠心病后的第二大负担的疾病。这组数据不能使我们对此掉以轻心,不能不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资料显示,以下几种情况的人,容易得抑郁症:

1工作实效性强,与人打交道比较频繁的人;

2频繁变换工作地点和工作内容及变换新环境和新同事的中年人;

3缺少帮手,需要独立承担工作压力的人;

4从事缺少社会认同感,或社会评价较差工作的人;

5经常起早贪黑,作息时间不正常,生物钟不能正常运转的人。

学生自杀情况或多或少和学习有关,学习负担重,前途渺茫,没有温暖,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和家长的关系紧张,情况也是比较复杂。特别是后者,往往成为学生自杀的直接原因。以上的情况并不是全部,生活中凡是能造成强大的精神压力,严重的精神创伤或不愉快情感体验的都有可能成为抑郁症的发病原因。必须说明,这些人并非心甘情愿的想去死,而是被疾病所左右,身不由己,还有一点,就是精神层面的疾病,有时并不为我们所关注,具有一定的隐蔽性,等到病人选择自杀,离我们而去时,我们才明白,这是很可怕的事情。

因此,笔者提出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1各个学校的心理咨询室,不要名存实亡,要发挥应有的作用,定期到学生中走访、了解,找到真正的有抑郁倾向的或者有抑郁症的同学,对其进行重点关注,心理疏导、危机干预;

2学校聘请专门医生和心理咨询师为课外辅导员,定期开展讲座,同时通过各种媒体工具,板报、墙报、广播、班会、素质课堂、网络等宣传、介绍抑郁症的知识以及预防办法,如果我们的工作能够阻止一名抑郁症同学自杀,挽救一个生命,能有什么样的工作可以与此相提并论,我们的工作是多么伟大而有意义。

3全社会、家长、学校、亲朋好友都来关心患抑郁症的同学,帮助他们战胜疾病,开始新的生活。

4让更多的人,了解抑郁症等精神疾病的知识,我们有时很难做出判断,需要我们掌握更多的抑郁症的常识,对于我们个人以及周围的亲人、同事、朋友都是有好处的。

如何预防抑郁症,以下几点体会,也许对您有帮助:

1要注意睡眠、饮食和运动;

2明确自己的价值和目标;

3将欢乐带入工作、学习和生活;

4不要孤注一掷,不要把所有的一切寄托在一件事情上,比如,一次考试、一次活动等,朋友、家庭、感情、兴趣都要兼顾;

5建立可靠的人际关系。放松自己的心态。

运动、阳光、音乐、食物、中医、心理疏导等这些对预防抑郁症的发生都有好处。

对于一名教师,了解、知道、掌握有关抑郁症的知识是非常必要的,呼吁大家以及全社会,特别是每个老师,每个家长都来重视这个问题是非常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