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项服务
当前位置: 吉林省生命与安全教育学会 > 专项服务
当前位置: 吉林省生命与安全教育学会 > 专项服务

青少年自杀:反思教育,理解孩子的痛苦

发布日期:2024年08月09日丨 文章来源:  丨 点击:1,954

 

来源:营山家庭教育协会

北医儿童发展中心发布的数据令人触目惊心:中国每年约有 10 万青少年死于自杀。每分钟就有 2 人自杀身亡,同时还有 8 人自杀未遂。在自杀者的年龄排列中,12 岁位列榜首(占比 40.3%),其次是 14 岁(占比 22.7%),11 岁和 13 岁则分别占 13.6%。从性别对比来看,女孩占比 72.7%,男孩占比 23.7%。研究分析认为,这或许与青春期女性思维较为具体、感情更为细腻、情感相对脆弱以及依赖性较强等心理特征有关。

自杀孩子的年龄分布,12 岁居于首位,而背后的原因仅仅是作业问题。

▲数据来源:北医儿童发展中心

为何要提及这个沉重的话题?实际上,近年来,众多孩子自杀的事件屡屡发生。

为何越来越多的孩子选择自杀?自杀孩子的年龄主要集中在哪个阶段?自杀孩子的家庭背景又主要集中在哪几类?这些答案值得我们每一位父母深思。

那些选择轻生的孩子,他们究竟经历了什么?

江西 11 岁男生从 6 楼跳下,原因是寒假作业未完成。他的遗言写道:“好好对待剩下的孩子们。”

西安 12 岁女孩因被怀疑偷窃而跳楼自杀,警方在女孩的本子上发现了这样一句话:“家不是依靠,而是用假笑应对的场合,国际公寓 20 楼,我知道我只会逃避,谢谢你们,路脏了,抱歉。”

西安 9 岁女孩因无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从 15 楼跳下身亡。她留下遗书:“为什么我干什么都不行?”

郑州 12 岁女孩从 32 楼跳下,听到消息的家人哭着赶到现场,女孩父亲嘴里不停地说:“我就是说了你几句,吵了你几句,你怎么就这样做啊。”父母在女孩书包里发现遗书:“我恨你们”“我要自杀,天天作业作业的,我死了,把我的作业都撕了吧。”

江苏 9 岁男孩因打碎学校玻璃害怕受到家长责骂,从 17 楼跳下。

在字都还没能写全的年纪,就决然地结束了生命。究竟是怎样的教育,让一个孩子认为生命的价值竟轻于一块玻璃?

透过这些孩子的遗书,我们不但看到了他们所承受的压力,更看到了横亘在他们与家长之间那难以跨越的沟壑。

青少年选择自杀的方式多为跳楼。

有研究表明,每一种自杀方式都具有一定的心理意义。

跳楼所代表的心理意义是:向往飞翔,渴望自由和放松的感觉,逃避现实,同时内心存在巨大的落差感。

这类孩子往往被训导教养出完美主义倾向,尚不成熟的心智无法平衡家长急切的期望与过重的学习压力,致使他们不堪重负,内心幻想的完美无法抵御内心的痛苦,最终选择以跳楼结束一切。

青少年的自杀意念,往往与专制型教养方式密切相关。

香港的一项研究显示,青少年自杀意念与很少表达爱意的专制型教养方式、母亲的高控制欲以及不良家庭氛围有关。

澳大利亚的一项研究也指出,当孩子感受到高控制感和低爱意时,会有两倍风险报告自杀意念、三倍风险发生自我伤害行为。(毕灵斐.家庭教养方式对青少年自杀行为的影响. 南京理工大学,2020)

采用专制型教育模式的父母,通常分为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是父母对孩子寄予过高期望,给孩子施加了超出其承受能力的压力,致使孩子的成长环境极度压抑。

就像电视剧《小舍得》中的夏欢欢和颜子悠,即便他们已经足够优秀,在父母眼中,依旧是:不够好、不满意。欢欢因扛不住父母施加的学习压力而选择离家出走,甚至质问妈妈:“如果我死了,你会想我吗?”子悠在妈妈长年的“鸡娃”式教育下,最终没能逃脱抑郁的魔掌,还患上了精神分裂症。

另一种情况是父母在教育孩子时,方法简单粗暴、态度生硬、用语恶劣。当孩子出现抵触情绪时,便采取惩罚措施加以管制。久而久之,孩子会对家庭感到失望,甚至对父母产生敌对情绪。

看到孩子的学习困难,理解孩子的痛苦和委屈

很多人认为,如今的孩子动不动就自杀,是不是太过脆弱,一点打击都承受不了?

实则不然,在学习过程中,家长期望孩子成绩优异,难道孩子自己不期望吗?

只是,孩子在学习时,会遭遇各种各样的难题,比如以下两种较为常见的情况。

此时,他们更需要的是家长的协助,而非指责与打压。倘若连父母都站在孩子的对立面,孩子很可能会情绪崩溃、厌学厌世。

困难 1:注意力不集中

例如,许多家长觉得,孩子写作业为何如此拖拉?都几点了还在磨蹭!才写了几个字,怎么又分心了?他们肯定是故意的!不爱学习!真是令人气恼!

家长若先入为主,未察觉到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单纯认为孩子不够努力、不爱学习,于是采用“催、骂、过度监督提醒”等方式督促孩子,不仅效果不佳,反而让孩子承受更多心理压力,对学习产生厌恶、畏难等情绪!

在此种情况下,我们首先要做的是帮助孩子提升注意力,减少小动作,同时可以训练孩子一些时间管理、任务分配安排的技巧等等。

如此,孩子才能更合理地安排学习任务,学习效率更高,取得理想成绩。

困难 2:读写理解困难

有一部分孩子,在拼音、书写、阅读、理解方面存在较大困难,这导致他们在学习时跟不上进度。

有些家长常常感叹,我家孩子怎么 p/b 不分,字都能写反写错?也太笨了吧!做题目也总是缺字少行,极其马虎粗心!

对于这种情况,大多数家长都是反复给孩子纠正辅导,一个简单的知识点说了十遍二十遍,孩子仍不明白,火气瞬间上升,不是“炸”到孩子就是家长自己“内伤”。

实际上,读写困难的孩子,并非呆傻愚笨,也不是他们不够努力,很多时候是由于注意力不集中,对文字解码能力不足,导致学习能力相对落后,如理解吃力、阅读不流畅、书写易错字等等。

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帮助孩子提升注意力,进行专业的读写训练,才能更有效地给予孩子帮助,解决学习困难的问题,让孩子学习轻松,家长也不必如此“焦虑和恼火”。

总之,家长应当具备自省能力,时常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是否恰当,是否适合孩子。若自身的教育出现问题,一定要及时停下并调整,尤其要加强学习。

记住:“教育错了的儿童比未受教育的儿童离智慧更远。”

父母应当留意自己的言行,认识自身的局限,借助更多科学方法,为孩子提供更好的助力,减轻他们的压力和烦恼,让孩子不仅在学业上有所进步,在心理上也能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