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Undefined property: WP_Error::$name in D:\wwwroot\www.smyaqjy.cn\wp-content\themes\wp_smyaqjy\single-archive.php on line 27
专项服务
当前位置: 吉林省生命与安全教育学会 > 专项服务
当前位置: 吉林省生命与安全教育学会 > 专项服务

著名学者12岁儿子跳楼,为什么越来越多孩子走上绝境……

发布日期:2024年07月04日丨 文章来源:  丨 点击:250

来源:百度网

11月23日,知名经济学家宋清辉在某社交平台上公布了其儿子宋昊然的死讯。29日下午,开屏新闻记者联系到宋清辉,证实了其儿子不幸离世的消息。在宋清辉看来,过重的作业负担、学校频繁的考试及“唯分数论”、对孩子心理辅导不及时、流于形式都是导致孩子高空坠亡的重要原因之一。11月29日下午,记者就此事联系到深圳龙岗区教育局一工作人员,对方表示,相关部门已经对此事介入调查,而家长提出的疑问,在与家属协商解决此事时,已作出回应。

初一学生从17楼坠亡

11月23日6点26分左右,12岁的宋昊然从17楼坠下身亡。

据宋清辉介绍,事发当天,像往常一样,刚上初一的儿子宋昊然需要在早晨5点55分起床,以便能在7点10分之前赶到学校。

与以往不同的是,宋昊然坠楼的那天,家中因为没有做早餐的食材,宋清辉嘱咐他,上学前,去外面吃点东西,宋昊然回应说“好”后便出了门,那一天,因为有工作要赶,宋清辉没有像往常一样开车送他。

从出门再到从17楼坠落,整个过程只有15分钟左右,宋昊然从位于龙岗区五联社区的一个小区17楼坠下身亡。

“我四处疯狂寻找,发现了他的时候,已经是20分钟以后。”宋清辉看到儿子宋昊然坠落在二楼一个封闭的阳台上。他用尽全身力量一把拉散了安装在窗户上的防护栏,跳进阳台。“那天早上很冷,他一个人静静地躺在那里,显得很孤单,脑边一滩鲜血。我一边不停地为他做人工呼吸,一边拨打120、110和我家人的电话,等他们赶到的时候,我摸到儿子的手已经凉了。”

儿子的坠亡,对于宋清辉一家来说,都太过于突然和意外。

在孩子妈妈的引导下,宋昊然1岁的时候就对画画十分感兴趣,一直笔勤不辍,只要能够见到哪怕只有一片纸头,他都会拿出随身携带的画笔低头认真画画,一直到他离开这个世界。他离开的前几天,还告诉宋清辉,他的一张大画还有一个月就可以完工,目前刚画了一个开头部分。

“孩子还对妈妈说,这周要进行体育考试,叫妈妈给他做点好吃的,补充能量和增加营养。孩子出事的同月,学校曾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测评,学校的老师告诉他妈妈,孩子心理健康,没有问题。”宋清辉说。

“孩子走上绝境学校也有责任”

“孩子离开后,我一直在反思自己的问题。”反思的同时,宋清辉认为,过重的作业负担、学校频繁的考试及“唯分数论”、对孩子心理辅导不及时、流于形式都是导致孩子高空坠亡的重要原因。

“我儿子刚上初中的这两个月里,每天做作业要做到很晚,甚至还有不少当晚做不完,第二天上学前补做作业的情况。”宋清辉说,孩子的课业负担正以一种更加隐蔽的形式出现,各种打卡软件、作业群、家长群、家委群等比之前更多,有些还收取不菲的额外费用。

“一个背英语单词的打卡软件700元,有时候体育课后作业也要打卡。”在宋清辉看来,压垮孩子的,除了沉重的作业负担,学校频繁的考试,也是把孩子逼上绝境的原因之一。

宋清辉回忆,在孩子坠楼前的3天,期中考试成绩出来,不太理想的成绩让宋昊然有些沮丧。那时候妈妈告诉他,如果数学学得太吃力,可以放一放。同时,在事发前一天,宋昊然因作业做得不理想,被老师通报批评,回家后宋昊然郁郁寡欢,对他最喜欢的画画也好像失去了兴趣。

“我儿子很喜欢画画,每当他心情不好的时候,他都去翻看他最喜欢的《梵高手稿》。因为看的次数太多,书籍几乎都翻散架了。”

事后,宋清辉提出质疑,学校是否有引导孩子正确地去看待考试成绩。此后,宋清辉得到的回复是,孩子期中考试出成绩日,学校有给孩子们上心理辅导课,安抚孩子们考后的心情。

“我后面去查孩子班级的课程表,发现学校根本没有这个心理课程。在我们质问之下,他们说纯属巧合。”

教育局称已介入调查

痛失爱子之后,宋清辉说,深圳市公安局龙岗分局、新生派出所、龙岗区街道办、龙岗区妇联等政府相关部门,都及时给予了帮扶,“只有学校主管部门深圳市龙岗区教育局一直在回避,试图推卸所有的责任,非常令我们无法接受”。

经过这次失子之痛,宋清辉表示,他们和儿子宋昊然的妈妈都立志做出改变。今后,不会再让孩子埋头于书本考试,会让他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自由成长成材。“儿子以这种方式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改变,我希望他的短暂人生和悲剧能够产生一定的警醒效应和社会影响,避免今后出现更多类似的一幕发生,让“双减”行稳致远。”

11月29日下午,记者就此事联系到龙岗区教育局一工作人员,对方表示,相关部门对此事已介入调查,家长提出来的疑问,在与家属协商解决此事时,已作出回应,同时基于对未成年人的保护,其暂不方便接受采访。

此后,记者查询龙岗区教育局官网发现,今年10月12日,相关部门发布文章《落实“双减”政策 龙岗区课后服务有新意》,文章提到,“双减”落地,对作业量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减少作业,不只是在“量”上做简单的“减法”,也要在“质”上求“变化”,以确保“量”少“质”高。同时,要求教师合理确定基础性作业与拓展性作业的比例,大力推进学科融合类作业,将科学探究、体育锻炼、艺术欣赏与学科作业有机融合。学生们尽情发挥创意、大胆动手制作,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宋清辉认为,孩子离世给他带来的反思是多方面的。他说,“双减”是中央为学生量身定制的一份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磅级政策,其意义重大,影响深远。一方面有助于提高我国整体教育质量,落实立德树人的教育重任,另外一方面则真正有助于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扭转唯分数和升学率的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让学生们有时间能够在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领域探索,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而不是除了学习,其他的事情都认为无关紧要。

宋清辉还称,总体来看,各地对于“双减”政策执行落实情况良好,但仍有一些地方出现落实不到位、监管不到位,学生的作业负担反而比“双减”之前更重的现象,此举显然与中央“双减”政策的精神背道而驰。

“希望我儿子的离开,让我们全社会都能够从失去当中得到一丝反思的力量,我也希望用这种方式祭奠他的告别。”宋清辉说。

据不完全统计,自九月份至今,就先后有无锡一初三女生坠楼、合肥十岁男生坠楼、杭州一名四年级小学生跳楼、南京、湛江……坠楼事件将近60多起。这其中还不包括选择上吊、溺水等其他方法自杀的学生。而在这些选择自杀的10岁至15岁学生中间,尤以跳楼自杀最为流行、最为惨烈,也最为痛心。

据北医儿童发展中心发布的《中国儿童自杀报告》指出: 中国儿童自杀率居世界第一,每年约有10万青少年死于自杀。每分钟就有2个孩子死于自杀,8个自杀未遂。在全球范围,自杀已经成为15-29岁人群的第二大死亡原因。

4月4日,江西九江的摆渡船上,一名22岁的女孩,在车里与父亲发生争执,因为父亲说了一句“你爱去哪去哪”,拉开车门赌气跳进了江里。父亲迅速下车,毫不犹豫跳下去救女儿。

据报道,女孩的哥哥当时也在车上,赶紧跟路人一起放下绳索,抢救父亲和妹妹。万幸的是,两个人都被救了上来,避免了一场悲剧。

毫无疑问,这位爸爸非常爱自己的女儿。看到女儿跳江,他丝毫没有犹豫就跳了下去,完全没有考虑自己的安危。

可父母心中的“爱之深”,为什么到了孩子眼中就成了“责之切”呢?那些赌气自杀的孩子,不就是因为受不了父母的责怪和辱骂吗?

如果你真的爱自己的孩子,为什么不能跟他好好说话呢?很多网友说,特别能理解这个孩子:

「当妈的肯定平时也说过不少刺激孩子的话,都是日积月累的,像个气球一样,撑不了就爆了。」

「当你在外受了委屈,回家还要被父母责骂的那种绝望……」

「不要一味地谴责孩子不抗压了,孩子是用来教育的,不是用来抗压的。」

前几天有一位宝妈在后台留言:”孩子刚上幼儿园,穿衣穿鞋都比较磨蹭,经常忍不住就朝她吼……”

父母吼孩子,是生活中很常见的一件事。

当孩子拖拉磨蹭、当孩子把家里弄得一团糟时、当孩子思考半天却写了错误答案……妈妈心里总有烦不完的事。

更令人懊恼的是,每次吼完孩子心里总是,罪恶感又涌上心头。

正好想起了宋丹丹和儿子巴图第二次做客《向往的生活2》的那期节目!

那一次母子俩的相处氛围和上一次完全不一样。记得第一次看他们参加这个节目的时候,宋丹丹对儿子是各种嫌弃,全程吐槽。

看到别人的孩子为大家做了早餐,她说自己生了一个废物。

看到巴图手忙脚乱地生火煮鸡蛋,她也在旁不停奚落,说巴图笨手笨脚。想要到民政局,换一个儿子。

完全不顾及因为难堪,羞得一脸通红的儿子。

当时,在看到这一段的时候,老公还在一旁感慨:这是亲妈吗?在节目里这么不给儿子面子,未免也太狠了吧。

但作为母亲,宋丹丹肯定是爱自己的儿子的,这毋庸置疑。只是,她和很多的中国家长一样,在外人表扬夸奖孩子的时候,明明内心很开心,但嘴上却打死也不夸孩子半句。

满心是爱,表达出来的却总是打击和否定,这就是典型的中国家长。

以为这样能就让孩子看到自己的不足,来以此激励孩子,但其实,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这一声声的打击背后,藏了孩子多少的委屈和眼泪。

父母泼冷水,孩子赔上一生

我们常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其实这句话并不准确。在这种理念指导下,父母教育孩子时,总是习惯性使用“泼冷水”式教育。

无论聊孩子的什么话题,矛头总是围绕孩子的不足,即使孩子已经使尽了全部力气想要获得我们的认可,我们也总是吝啬说出那句夸赞的语言。

事实上,在父母眼里浑身都是毛病的孩子,长大后,很难把家当作避风的港湾。父母的“善意批评”常在不经意间影响孩子,成为孩子心底一个否定自己、阻碍自己前行的声音伴其一生。更糟糕的是,这种“暴力”式的互动,常常被当作关系亲密的象征。

我们最大的不小心和不真实,就是“说话前什么也没想。”在当时只代表了你情绪的愤怒,而处于家中弱势地位的孩子就正好撞到了枪口上。

“笨”、“没用”……其实并不是你对孩子的真实评价。但是这些语言戳进孩子的心里,慢慢地变成了伤害他们的凶器,以及,他们与父母恩断义绝的断情刀。海灵格曾经在《爱的序位》中提到,孩子在潜意识里会追随自己的父母,无论你知道或者不知道。

父母都是天生的催眠大师,如果长期反复地用某一种语言刺激孩子,孩子在潜意识里就会深受影响,甚至认同父母所说的,储存在心灵深处。这些心灵的种子,遇到诱因的时候,就会瞬间爆发,像是某种魔咒一样,限制着孩子的思想和行为。

有种伤害,孩子要用一生去弥补

全球儿童安全组织Safekids曾发布过这样一则海报。

孩子的双手,拿一张26分的考试卷。整个人微微后缩,眼角下垂,神情紧张,看起来怯怯的样子。

身上刻着的,是父母对他说的话:“你脑子让猪吃了吗?考成这样,还有脸回家?”

无意中,孩子弄碎了花瓶,低着头,用小眼睛偷偷瞥着你,等待暴风雨的降临。

父母难听的话语,如往日一般,席卷而来:“天天毛手毛脚,你上辈子是闯祸精啊?家里有你,真倒大霉了!”

抱着足球回家的小孩,刚刚跟小伙伴一起,踢了一场超有趣的足球赛,嘴角的笑容还没消失。

谁料一到家,就被父母拎到一旁站着,一边指指点点,一边嫌弃地说:“没见过这么脏的孩子,你是从垃圾堆里捡出来的?”

海报的制作人,把这些话刻在了孩子的身上,就像伤疤一样。回想生活中,我们说过的这些话,不就是拿刀刻在孩子的心上吗?这种伤害带来的痛苦,是连时间,都无法抹去的。

好父母嘴上都有一条拉链

从不对孩子随心所欲地说话

语言暴力,对孩子的伤害有多大?

其实,绝大部分的父母都是真心爱自己的孩子的,但他们却常常在不经意间对孩子使用了语言暴力。家长望子成龙,孩子的行为却无法达到父母的期待,家长情急之下,可能就会“随口”说孩子“怎么那么笨”、“做题怎么不动动脑子”。然而,你有没有想过,家长随口的一句贬低、嘲笑孩子的话,却能够对孩子的内心产生强烈的颤动?

台湾曾经有一个真实社会实验:在孩子不知情的情况下,看看妈妈是如何用吼叫伤害孩子的。

短短两分钟的视频,有没有让你觉得很熟悉?当父母累了、着急的时候,就容易为了孩子的一个小行为对他“恶语”相向。

现实中,这样的伤害每天都在发生着,看不见,摸不着。那么,还有哪些口头禅,会容易让孩子感到受伤呢?

爸妈究竟如何能当好情绪教练?

美国知名心理学家艾琳·肯尼迪-摩尔说:“家长帮助孩子处理情绪重要的一步,是先处理好自己的情绪。”

曾经有一则外国爸爸开导生气的女儿的视频被很多父母点赞,这位爸爸的做法就很值得学习。

孩子情绪学习经验深受父母的影响,父母同时也是稳定孩子情绪的最主要来源。

根据美国华盛顿大学心理学教授约翰?高特曼的追踪调查发现,父母扮演情绪教练的孩子,比较有能力处理自己的情绪,挫折忍受度高,社交能力和学业表现也比较杰出。提高孩子的情绪能力,已成了现代父母的必修课。培养情绪能力,愈早开始愈好,且要注重方法和技巧!

批评孩子的通用公式

批评公式:批评=陈述事实+确认可罚性+表达感受(痛苦)+保住孩子的自我价值+期望。

我们批评孩子的目的是让孩子该掉缺点,以后不再重犯,并且能够做对的事情。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我们就必须把批评的步骤都做对,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如何正确的对待犯错的孩子?我们可以:

1)陈述事实。

是说要直接告诉孩子他做错了什么事情,把他做错的事情说清楚,这是批评他的前提。

2)确认可罚性。

这是告诉孩子为什么要批评他,确认错误的严重性和对孩子以及别人伤害性,给出批评的理由。

3)表达感受。

主要是表达痛苦与愤怒的感受,这是要告诉孩子他的行为,使你感到非常痛心,由此让孩子找到痛苦,让他把他的错误行为与痛苦连接在一起。

4)保住孩子的自我价值。

这是说让孩子认识到,虽然他的行为错了,但是你依然认为他是一个好孩子,并没有因为他犯了一个错误,就改变了你对他的看法。在你心中,他的“行为”虽然出了错误,但是他的“人”还是个好人。这样他才有改变缺点和错误的动力。

5)表达期望。

这是告诉孩子,尽管他犯了错误,但是你依然对他有信心,并且你还期望他能够好起来。这是他往好的方向发展的动力源泉。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南风效应”:北风和南风比威力,看谁能把行人身上的大衣脱掉。北风吹出了刺骨的冷风,行人因为害怕寒冷,所以裹紧了大衣,而南风吹出了柔和的微风,行人觉得很温暖,便解开了大衣。

教育孩子也是一样:请用春风化雨般的温柔,润物于无声!

给他爱,给他力量,给他信心,你会发现南风虽然柔和无力,却能化为绕指柔,让孩子在风中起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