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中学生校内自缢,校方反思:对学生身心健康关心关爱不细致
发布日期:2024年06月07日丨
文章来源: 丨
点击:217
来源:百度网
近年来,“青少年轻生”的新闻屡屡见诸报端。
就在10月10日,成都一中学生向某某在教学楼5楼(该楼层未作为日常教学使用)的过道护栏处自缢。公安机关经调查取证,认定向某某为自缢身亡,排除刑事案件。经调查,向某某有自伤的言行和疤痕,未发现针对向某某的校园霸凌行为。
面对这一悲剧,校方表示:“我们深刻反思对学生身心健康关心关爱不细致”。
明明是无忧无虑的年岁,到底因为什么原因,让这些刚刚盛开的花朵凋零?关于原因,大家都众说纷纭:一条鲜活的生命逝去的背后,藏着家庭问题、学业压力、…..
这些确实都是问题,再溯流而上,是他们挣扎已久却又无人回应的崩溃。
抑郁症,症状吞噬我们的孩子
研究表明,全球范围内青少年抑郁患病率显著上升,严重影响着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根据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2020年,中国青少年的抑郁检出率为24.6%,其中轻度抑郁检出率为17.2%,重度抑郁检出率为7.4%。
我们眼里的“不乖”其实是孩子的“求救信号⬇️
01 生理层面
出现难以解释的躯体疼痛、食欲差、体重减轻、失眠、乏力等。
02 情绪层面
出现心情低沉、易怒、担心、恐慌等。
03 认知层面
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有罪恶感等
04行为层面
出现哭泣、攻击行为、厌学、说谎、酗酒沉迷网络、抽烟、自残、自杀等。
如何防治青少年抑郁症
防治抑郁症,需要个人、学校、家庭、医疗机构和社会等多个层面共同努力。
青少年
要学习了解相关知识,正确认识抑郁症,明白抑郁症并不等同于“精神病”,是完全可防可治的,经过系统治疗是完全可以康复的要消除“病耻感’。
家长
要学会倾听,理解、关心孩子,支持、帮助孩子疏泄情绪,指导、帮助孩子解决实际问题。
学校
要落实国家相关政策,配备至少一名专职或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指导,配合医疗机构做好青少年抑郁症的筛查、预防工作。
家长无力解决时寻求专业力量的帮助
由具有丰富心理疾病诊疗经验的心理咨询师团队组成的心理测评+心理治疗+儿童发展团队可以对有心理问题的孩子进行早期预防,早期筛查,早期指导,能够造福一大批家庭和孩子。
��父母,就是孩子人生的“加气站”,会让孩子有底气、有勇气。父母育儿方式要“有度”,孩子的“心灵国度”才能健康。所以:家长要当好孩子身边的“报警器”,能在孩子需要时及时出现;做好孩子的“能量官”,用关注和回应帮孩子找到价值;给孩子一个不被束缚的成长环境,呵护孩子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