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理性思考篇
生命关怀的安全教育成为人生发展的生命线,成为贯穿生命教育的核心内容,是我国教育现代化发展的现实之举,是中国式生命教育的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必须谨慎系好、科学解开之最重要的“安全结”。
我国生命教育实践探索的开展主要区域,大都经历了比较坎坷的成长过程,或创造辉煌,或归于沉寂;或缓步前行,或新生崛起……但它们都成为我国生命教育之旅不同路径上的开路先锋,为后来人去选择适合自己区域发展的生命教育道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生命教育理念下的学校安全工作之“重管理”不等于可以“轻教育”,学校管的效果要靠教师的教才能更好实现。要让学生拥有在学校内外、在人生之路上守护安全健康、体现生命价值的知识和技能,须实现“管、教”并行,标本兼治。“管”多为有限空间的约束与管制,可治标;“教”才是终生发展的心灵教化和能力培育,能治本。
5G 时代的生命与安全教育新技术课程建设,既是我国基础教育相关教学的长期短板,也是信息社会教育发展的资源优势, 关键在于是否能开发出科学完善的教学系统并予以有效应用。
中国式生命教育的“安全结”
——生命教育与安全教育的科学关系
生命教育理念比较系统地进入我国中小学校,始于 21 世纪初期。经过十年来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生命教育在很多省市已经大放异彩,云南、上海、辽宁、黑龙江、吉林、湖南、湖北等地,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等方面都取得了相当显著的成就。在这一充满生命活力的教育领域里,安全教育被全社会投注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关爱未成年人的生命质量和健康发展,必须以保障其安全成长为前提已成为广泛共识。
在对新时期生命教育和安全教育科学关系的研究中,我们发现二者在中小学实际教育中的科学配合上存在较大缺陷;形式单一的安全教育多游离于尚不完善的生命教育教学体系之外,与其他相关学科的渗透融合也不够理想; 社会、家庭、学校对生命教育与安全教育有机结合的研究探索, 还缺乏广泛深入的实践基础。
近年来, 随着涉及中小学生、幼儿的恶性伤害案件与安全事故频发, 各级政府、学校乃至全社会对未成年人的生命关怀与安全保护措施不断加 强,全方位的教育研究和实践探索逐步深化。在这个有利时机,如何厘清学校生命教育与安全教育复杂渗透的交互关系, 使之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如何理性面对安全教育的“ 迫切现实”、科学丰富生命教育的“ 远大理想”,成为新的教育形势要求我们尽快给出答案的紧迫课题。目前很有 必要用符合中国特色现代生命教育的广博视野,综合分析、科学探究, 找到青少年学生生命教育与安全教育和谐共生、科学相长的契合点,解开这个在中国教育发展和改革探索中相互缠绕的一个理念扣结, 姑且称之为“中国式生命教育的‘安全结’”。
一、学界认知与政策规划的交结融合,使生命教育与安全教育形成并行分列、依存渗透的科学关系
首先,学界普遍认知:安全教育是生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学术界普遍的观点认为,安全教育属于生命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不可混为一谈或相互取代。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生命教育之产生,多源于其社会和学校“安全危机问题”之突出。但其教育实施内容,却又多着重于尊重和完善生命价值与社会良知、提高学生对精神生命的理想追求,潜移默化地减除安全因素带给生命成长的威胁,而非单纯地指向学生安全问题的简单消解。我国青少年相对突出的以自然生命之健康为表征的安全问题,也必须借助于生命教育之精神生命的理想升华才能较好地予以解决。所以,学界普遍认为安全教育是生命教育的一部分,二者是包容与被包容的关系。
其次,政策规划同学界认知应予融合而非对立。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 首次明确提出了重视开展“安全教育、生命教育” 的要求, 并在此将安全教育从生命教育中提出至二者并提分列, 且安全教育置于生命教育之前。那么二者究竟是包容、并列, 还是先、后的关系呢?我们认为这并非科学界定与政策规划的对立,而恰恰反映出了中国特色教育发展中的历史环境与现实要求,形成了中小学生命教育同安全教育渗透融合、相互依存、互相推动的科学关系。也使得生命与安全教育,最终成为青少年学生认识生命、珍爱生命、敬畏生命、欣赏生命、享受生命的教育;成为提高其自我保护能力与培养求生护卫技能的教育;成为促进学生生理、心理、道德、个性全面均衡健康发展的教育;成为提高其生命质量和实际人生价值的教育;成为与他人、自然、宇宙和谐共生的教育。统言之,成为具有中国特质的、涉关青少年生命与安全的重中之重的教育。
二、校园内外安全危机, 让生命教育必须重视青少年生命旅途的安全符号
首先,恶性伤害事件与安全事故频发,生命教育因此为全社会所期待而因需升温。我国生命教育之所以越来越为人们所共同关注,保障青少年的安全健康之所以成为政府解决民生需求的头等大事,皆因其生命成长之必要, 安全需求之紧迫。目前, 我国青少年精神生命的健康发展问题重重,其自然生命之安全保障隐患多多,教育政策制定与教学实施仍未能实现统筹性部署安排。安全危机在我国刚起步几年,尚“发育不全”的生命教育不得不仓促上阵,临阵磨枪。此时,安全教育与生命教育的科学体系还没有完善建立;大多数生命教育还没有同学校教学形成有机融合与良性互动,蕴含生命教育核心价值的安全教育尤其是精神生命之健康成长的根本性教育,在此环境下难以充分体现出无可取代的教育实效。
其次,未成年人安全健康现状堪忧,安全教育缺失的生命教育难承青少年生命之托。目前,我国中小学尚无全国统一的生命教育和安全教育的教学体系,安全教育只好“零打碎敲”,而且“应付型、表演性、功利性”的形式化比较严重,“安全防范能力”缺失到广博的生命教育无法承担未成年人安全健康的急迫需要,而国家及多数省市又没有统一的“安全教育”之全国和地方课程的教学要求,难免使学校的生命教育与安全教育形成两层皮,互无交融,实效不佳。我国多数没有开展生命教育和安全教育的地区和学校, 则连这一点都谈不上了。所以安全教育这条主线,贯穿生命教育的主体过程,是教育国情使然,教育现实使然,教育需要使然,教育发展使然。
三、学校生命教育与某些学科内容交杂使其分散弱化, 致“ 安全教育” 地位凸显
首先,与国际视野中广博意义的生命教育比较,我国学校教学内容相对狭窄,满怀理想的“生命教育”尚须理性面对跌跌撞撞的“安全现实”。全球意义上广博的生命教育包罗万象,教育范围涵盖十分宽广。我国的生命教育则有相对特殊的具体情况,生命教育在被学校教学“德育、思想品德、法制与社会、品德与社会、品德与生命、心理健康、自然”等固定课程较大范围地分担后,所余内容才是“中国式”生命教育的骨干内容, 而这些内容多与安全教育密切相关 (如:健康教育、毒品预防教育、环境教育、心理健康、青春期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国防教育等等)。于是,安全教育越来越有力地成为学校“生命教育”课程内容的中坚,以至重要到了“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都认为需独立于生命教育之外并且必须“计划单列”的程度。反映了探索中国式生命教育特色、建立当前青少年安全教育规律的紧迫需求。
其次,学生安全知识和能力的培养,须依靠学校生命教育的科学渗透和专项安全教育的共同配合予以实现。目前已有的中小学生命教育教学体系中,其他学科教学难以全面深入传授系统的安全知识和技能,学校安全教育必须学科独立单列,相对合理系统地整合生命教育及其他学科中之安全教育内容,同时结合生命教育相关教学内容的渗透融合,促进青少年生命品质与健康素质的全面提升。
四、完善新时期未成年人安全教育,将极大丰富学校生命教育的核心内涵
首先, 社会环境安全隐患与家庭超常期望的巨大压力, 让学校安全教育拓展了生命教育的深度和广度。现代中国社会对子女安全健康无以复加的关注和要求, 往往不能理性面对我国生命关怀环境建设的“ 先天不足”。社会与家庭安全教育的残损破碎, 让学校教育背负了更加沉重的责任重担。许多家长本身就是最直接的安全隐患,他们首先是需要接受而非施行安全教育的庞大群体。所以,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保障孩子们安全的学习环境与传授给他们健康成长的知识和技能的重担,首先要落在学校教育的肩上,并要求学校教育要不断深化和拓展,从而引导和影响家庭教育逐渐步入科学轨道。而学校安全教育的科学实施,必将极大地丰富我国青少年生命教育的内涵,也终将形成大中小学 (幼) 校、家庭、社会各界相得益彰的生命与安全教育结构体系,探索出符合我国学校生命教育与安全教育相互促进发展的成功途径。
其次,实施未成年人的生命关怀,需要安全教育伸出温暖臂膊。青少年的安全保障和学校的安全管理监管利剑高悬,难以推卸的安全责任重压下,使学生安全保障成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基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教育土壤里,首先要结出“安全健康”的生命果实,生命安全无存,教育成长何在?生命与安全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全力促进青少年珍爱、保护生命与安全知识和技能有普遍增长,其安全健康成长因此而终身受益。为此, 学校安全教育必然成为生命教育的“ 生命线”, 挑起守护学生精神生命和自然生命之有效教育这副重担, 这是符合我国教育现实与国情民意的现实之举。
五、我国未成年人生命与安全教育亟须解决的关键问题
我国当前的教育改革和发展探索,在寻求同未成年人生命与安全教育要求相适应的科学途径中,有如下几个亟须解决的关键问题。国家、地方教育部门亟待制定统一开展生命与安全教育的政策性规划,加大投入,尽快实施。
迅速成立全国生命教育权威机构及专业性社会组织,以科学研究发展理念,引导正确教育方向。形成系统、完善的学校生命与安全课程教学体系, 促进其与学科教学间的相互交融,但要切忌形式化、边缘化倾向。关怀未成年人的生命与安全教育须全社会共同参与,要争取政府、家庭、公共安全、医疗、社区、媒体及其他社会机构和民间组织的广泛支持。在校内外生命与安全教育活动中, 倡导“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科学理念,传播科学普及文化,树立良好的社会风尚。
综上所述,安全教育成为所有教育的生命线,成为贯穿生命教育的核心内容,是目前时期符合我国“安全第一”教育国情的必由之路和现实之举,是“中国式”生命教育的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必须谨慎系好、科学解开的最重要的“安全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