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
当前位置: 吉林省生命与安全教育学会 > 教育研究
当前位置: 吉林省生命与安全教育学会 > 教育研究

“双新”背景下区域教研转型新尝试

发布日期:2024年04月22日丨 文章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丨 点击:591

作者:刘春梅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师报

面对区域教研机制单一、学科学段壁垒较强、教研模式创新不足、以评促建能力不强等问题,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遵循“研究牵动、专业引领、协同推进、追求质量”的工作宗旨,全力推进教研工作转型升级,打造精准教研高地。

创新管理,构建三方共理区域教研新机制。进入新时代,面对发展素质教育,尤其是“双新”背景下区域教研转型升级的新任务,和平区强化管理,建立科学有效的运行机制破解基础教育改革难题。

一是采取双轮驱动。和平区构建了以区教育局为管理中枢、区进修校为指导中心、区政府督导室为监督保障,行政与业务双轮驱动的工作机制,建立起行政、督导、教研三大支柱体系,协同促进和平区教育高质量发展。

二是形成条块管理。区教育局将所属业务部门进行统筹管理,在纵向上将各科室与进修校各部门联合开展一体化办公,在横向上保持进修校内部的整体性,这种条块结合的管理方式整合了教育资源,形成了教育合力。

三是优化教研员队伍。和平区建立了教研员遴选和退出机制,对教研员的政治素质、专业素养、职业道德等进行考核。同时,创新教研员管理机制,实行区校两级同步兼职,教研员原则上不超过两届,这样的运行机制为区域教育质量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协同创新,形成“四位一体”教研提质新路径。区进修校充分整合各部门工作职能,形成科教培电“四位一体”工作模式,助力教研工作提质升级。

以学科领域负责制强化教研员的责任担当。和平区推行学科领域负责制,强化教研员是学科教学质量提升的第一责任人,要求教研员对区域学科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做好统筹规划和专业引领,同时推行课题引领实效化、研训一体系统化、靠前蹲点常态化、专业指导课程化,不断加强教研员的课程领导力。

以自给自足的教育资源培养有特质的教师。和平区以按需施训托高底部为培训理念,由省市区教科研名师、学科名师和名班主任组建培训讲师团,以架桥式项目设计、伙伴式团队研修、教练式发展指导、竞赛式活力激发、情景式策略分享五大培训样态,给教师最精准的培训,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精准施策,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智慧教研新模式。遵循“主题牵动,重心下移,学生主体”的工作理念,区进修校开展基于教师集群式发展的需求调研、基于学科教师成长的课例研修主题调研、基于教师个人跟踪式培养的深度调研、基于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问题调研、基于学校发展的“三方共理”联动调研,梳理真问题,回应真需求,在此基础上开展智慧教研。组建学科备考、学科教研项目,通过全体教师交流分享、“名校名学科+”两种组织方式,系列化推进教研活动;以“基于教学改革、融合信息技术的新型教与学模式”国家级实验区为依托,在“智能+”的新形势下,搭建网络教研室推动远程协同教研,实现线上同步与线下分组混合模式的备课教研,真正做到区域大教研赋能教师专业发展;实施“跨学段贯通式培养研究”计划,推动小初课程实施一体化,探索义务教育阶段语数外贯通式学习的有效途径,让教研成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抓手。

科学评价,形成基于数据支撑的教研新策略。和平区在全市率先成立区域教育质量监测与评价中心,开展“基于数据支撑的精准教研”项目,建立素养导向的学业评价体系,推进基于证据的教育教学改进。其中,小学学业评价体系实行学业成绩等级评价,取消百分制;初中学业评价体系采取增值性评价,开展以学校个体为单位的增值性自我评价,并注重发掘与同层次学校间评价的增值亮点。在2022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评审中,沈阳市铁路第五小学“37年‘不留书面家庭作业’的探索与实践”获得二等奖。

(作者系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教师进修学校校长)

作者:刘春梅

《中国教师报》2023年11月08日第15版 版名:区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