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
当前位置: 吉林省生命与安全教育学会 > 教育研究
当前位置: 吉林省生命与安全教育学会 > 教育研究

生命教育新视域研究

发布日期:2023年10月31日丨 文章来源: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公室  丨 点击:796

2021年度国家一般课题开题报告之139:

生命教育新视域研究

 

 来源: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发表时间:2023-02-13   阅读次数:1826   作者: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1年12月24日,由郑州师范学院刘济良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教育学一般课题“生命教育新视域研究”(课题批准号BEA210109)举行了开题报告会。评议专家有周宝荣研究员、徐万山研究员、李永鑫教授、杜志强教授和张筱良教授担任。专家组认真听取了课题负责人刘济良作的开题报告,就课题的核心概念、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思路、研究方法、研究创新、组织与分工、进度计划、经费分配和预期成果等进行了逐项评议和深入讨论,一致通过该课题的课题论证报告,并形成以下论证意见:

    专家组认为,该课题具有较为扎实的研究基础,已经形成了较为丰富的前期研究成果,研究方向和目标明确集中,研究内容符合我国新时代教育研究发展的方向。尝试运用思辨法、文献法、调查法、案例法等多种研究方法,探索新时代生命教育研究的新视域,选择后现代视域、现象学视域、哲学解释学视域、全球化视域、主体间性视域、技术哲学视域、类哲学视域七个方面进行研究,立足于不同视域展开对生命教育内涵、意蕴、价值、使命等新的思考,探索面向新时代、基于新视角的生命教育理论建构与生命教育实践路径,为生命教育实践提供借鉴。研究内容较为全面,研究方法较为适当,团队构成合理、分工明确,组织保障措施有力,经费分配,符合管理规定。

与此同时,专家组提出如下建议:

    1.延展研究的理论视野,已有的七个方面多是从哲学理论中挖掘其值得引介的思想主张,体现了研究者的人文情怀。但与此同时,研究者可以尝试采用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等其他学科的理论来为其研究服务,从而提升研究的科学性、可信度及其深度。

    2.更加重视实证研究,重视对相关实践的关注和场域研究。

    3.该研究选择的不同视域基于胡塞尔、海德格尔等国外不同哲学流派的思想提出,如何将这些理论服务于中国生命教育事业的发展,并将这些理论进一步中国化,彰显出中国生命教育的新气象是该研究在后续需要进一步重点关注与提升之处。

    经评议,专家组一致同意该课题通过开题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