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
当前位置: 吉林省生命与安全教育学会 > 生命教育
当前位置: 吉林省生命与安全教育学会 > 生命教育

全球首款全尺寸教育仿生机器人走进合肥校园

发布日期:2025年11月04日丨 文章来源:  丨 点击:25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通讯员 邓帆 马一鸣 记者 王志鹏)近日,合肥市包河区的科学课堂上迎来了一位特殊的新老师——全球首款全尺寸教育仿生机器人“小安”。它以助教身份协同合肥师范附小科学教师胡兴勇授课,带领四(12)班学生开展了一场以“声音与乐器设计”为主题的项目式学习,在互动与创造中解锁声音的奥秘。

 

包河区是“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近年来通过健全工作机制、打造卓越师资、深化教学改革、构建特色课程、实施多元评价、拓展活动资源、探索协同育人等七大举措,形成了科学教育新生态。作为全国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全国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合肥师范附小以360°综合素质评价系统为抓手系统推进人工智能教育常态化、特色化发展。

 

在这样的背景下,“小安”的引入并非偶然。引进机器人助教,旨在探索“人机协同”教学新模式,激发学生对科技与创新的兴趣。校长汪伟说:“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实践,让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逐步转向‘学习的引导者’和‘创新的陪伴者’,让技术真正服务于人的成长。”

 

课堂上,“小安”通过“声音猜猜猜”游戏迅速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以趣味问答引导他们感知声音的特质。随后,它抛出“我们能不能自己设计小乐器?”这一驱动性问题,激发学生以小组形式展开创意设计。学生在动手实践中理解振动与声音的关系,体验从构想到成品的完整创造过程。

 

在作品展示环节,“小安”与教师共同点评学生作品,并适时补充声学原理,将抽象知识转化为具象认知。课堂尾声的自由对话中,它耐心解答“为什么声音有高有低”“乐器发声与振动有何关联”等问题,展现出强大的交互与答疑能力。“机器人老师让科学课变得更好玩了!”“原来声音的秘密就藏在我们身边!”课后,学生们兴奋地分享感受。

 

而更深远的影响,正在教师与教学层面悄然发生。胡兴勇表示,“小安”不仅丰富了教学手段,更推动了教学理念的更新。“它帮助我们实现个性化辅导,也让教师有更多精力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与创造表现。”

 

 

作者:邓帆 马一鸣 王志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