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
当前位置: 吉林省生命与安全教育学会 > 生命教育
当前位置: 吉林省生命与安全教育学会 > 生命教育

学习资料:生命教育的发展沿革

发布日期:2025年08月08日丨 文章来源:  丨 点击:27

学习资料:生命教育的沿革和发展

播报

编辑


社会现象

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于1968年首次提出生命教育的思想时,他所创立的生命教育理念就受到了人们的高度重视。几十年来,生命教育的实践在全球已得到迅速发展。从美国学者在加州创建阿南达村、阿南达学校,倡导和实践生命教育思想;到日本1989年所修改的新《教学大纲》中针对青少年自杀、污辱、杀人、破坏自然环境、浪费等现象日益严重的现实,提出“以尊重人的精神”和“对生命的敬畏”之观念来定位道德教育的目标;再到中国台湾地区、中国香港地区的中小学系统地开设与此相关的生命教育课程,生命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国内虽然在这方面较为滞后,但可喜的是有识之士已经开始关注这一问题,注意到“突遇一点挫折、打击,青少年就选择终结生命作为一种解决方式,除了青少年心理脆弱之外,还跟社会、学校、家庭对青少年缺乏生命教育有关”,而且也逐渐认识“21世纪教育改革的呼唤越来越多地关注生命。关注生命将是人类在教育观念上一次根本性的变革”。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同。

美国

美国的生命教育起初是以死亡教育的形式出现的,美国的死亡教育名为谈死,实则通过死亡教育让孩子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念,以正确的态度保持生命、追求生命的价值和意义,死亡教育是教育的一种形式。1968年,美国学者杰·唐纳·华特士首次明确提出生命教育思想,并且在美国加州创建阿南达村、阿南达学校,开始倡导和践行生命教育思想。到1976年美国有1500所中小学开设了生命教育课程, 20世纪90年代美国中小学的生命教育基本普及。为推广生命教育,美国成立了各种专业协会,出版了许多专业及普及性的书籍和杂志。如成立了“美国死亡教育学会”、“死亡教育与咨商学会”,出版了《生死学》、《死》等特别的杂志,各种书籍、影片、视听教材更是不计其数。美国生命教育的实施因地而异,如印第安纳州通过互联网及电子传媒推动生命教育;Lifc Skill Ministry是另外一个专门训练青少年生活技能的机构,用来帮助青少年远离犯罪、贫穷等。美国的生命教育大致分为品格教育、迎向生命挑战的教育、情绪教育三部分。

澳大利亚

澳大利亚的生命教育是Ted Noffs先生于1979年在雪梨创立的,最初是供学校运用的反毒品教育资源。一开始即强调每个孩子是“独一无二”的理念,对于孩子具有危险的行为,学校该预先教导孩子,加强其社交技巧,例如问题解决能力、肯定而非挑衅的行为举止,以及发展积极重的态度。根据上述的原则,生命教育中心和学校建立了健全的共生伙伴关系,设计适合小学各年龄课程的反毒教育,并透过流动教室的教学人员、多媒体的科技和交互作用的教学协助,传达生命教育的意义。课程资源的设计是协助学校老师(特别是孩子早期就学阶段),去确认孩子可能面临的危险素及提高防护因素;在生命教育的资源部分,生命教育中心的教学人员会事先评估学校的需求和协助老师的教学准备,对于老师的训练、家长的信息反馈都会开会讨论,学生的教材和学校老师及家长都是交互作用的,教材也被包含于学校老师现有的健康和体育课程活动内,四个网站供中小学生及其老师家长持续互动沟通和资源下载。生命教育资源的重点在于吸烟和吸毒的预防,以及将酗酒和吸毒的伤害减至最低。

日本

日本于1989年修改的新《教学大纲》中针对青少年的自杀、欺侮、杀人、破坏环境、浪费等现象日益严重的现实,也明确提出以尊重人的精神和对生命的敬畏之观念来定位道德教育的目标。日本流行的“余裕教育”也是生命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余裕教育”的口号就是“热爱生命,选择坚强”,是针对日本青少年的脆弱心理和青少年自杀事件而提出的,目的是让青少年通过“余裕教育”认识到生命的美好和重要,使他们能面对并很好地承受挫折,使他们更加热爱生命,珍惜生命。余裕教育者认为,热爱生命的主要内容之一,是要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并热爱其他生命。为此,“余裕教育”活动鼓励学生经常到牧场体验生活。更有日本的专家建议,要把中小学体验农村生活变为“必修课”。

英国

英国的生命教育当初是由查尔斯王子鼓励Ted Noffs先生将生命教育传至英国,他认为:青少年吸毒所带给社会的负面结果,更显得生命教育是一项最重要的工作。后来Ted Noffs还受邀至英国演说预防教育的议题,以及它在减低毒品问题上扮演的角色。到了1986年初,英国第一个流动教室在Varity Club的赞助下产生了;到了1987年,成立了生命教育中心英国基金会,它是一种慈善信托机构,在Rock Group Dire Straits的赞助下,于1987年3月诞生了第二个流动教室。直至1995年时,20多个流动教室普及至英格兰威尔士贝尔法斯特等区。

新西兰

新西兰的生命教育始于1988年,其目标是将生命教育精神传送至每所小学和中途学校(intermdeiate schoo1)。新西兰的生命教育基金会(Life Eduaction Trust),虽然和其他国家的生命教育中心(LEC,Life Eduaction Center)名称不同,但两者所实施的生命教育,内涵其实是相同的,同源自于澳洲生命教育的哲学理念。生命教育基金会所服务的对象是5~12岁的学生,其课程是连结学校教授的健康和体育课程,并在学校课程架构范围内,课程资料还会发给学生和老师,其中也包含回家功课,以延续对人类身体的认识,其内容是介绍学生身体的奥妙,重点是“如何照顾身体”(Caring for the Body),例如保持干净、睡眠和吃早餐。课程方向主要是积极取向,所坚持的原则是建立学生自我尊重,也教导学生拒绝的技巧和认识健康生活的好处及结果。另外,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在就学阶段,能够认识人类身体的功能及其被其他物质破坏后的失衡状态;证明身体滥用后生理、心理和情绪上的影响;发展生活中拒绝朋友同学的技巧,以及发展在身体环境对个人健康和日常生活冲击的正确理解。

中国香港地区

2002年12月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了生命教育中心,以社区和中小学为阵地开展生命教育,学校、传媒和非政府机构都成为生命教育的主要力量。香港生命教育的发展似乎与民间教育与社会福利团体有密切关系。香港“宗教教育中心”和香港“神托会”十分关注生命教育的推动,相关工作人员也先后去台湾参观及访问,也在返港后举办相关生命教育研习活动。香港宗教教育中心发起了“亲亲孩子、亲亲书”的生命教育计划,并举办了“走出生命迷惑——谈生命教育的意义与实施成效座谈会”,引起社会很大的反响。香港教育署课程发展处也提出“生命教育教师培训”,显示教育行政单位对生命教育的重视。在培训活动中,学者、中小学教师、校长、教育署工作人员等交换宝贵意见,大家对生命教育的重要性均给予肯定,但如何设计生命教育的课程及体验活动,则是大家最关注的焦点。据了解,香港尚未进行有系统生命教育课程的评估研究,主要原因是大家对于生命教育的定义及内涵尚未达成共识,相关课程尚未实施。

中国台湾地区

台湾地区的生命教育最早由民间团体于1976年从日本引入,主要由社会民间团体主动参与并逐步推广。个别学校实施伦理课程,从中涉及一些生命教育的理念,但生命教育一直未能成为台湾的主流教育。1997年台湾“教育部”成立“生命教育推广中心”。台湾“教育部”组织有关专家、学校规划《生命教育实施计划》,设计生命教育课程、编写教材、培训师资等。生命教育自1998年开始针对全台中学生实施,并得到台湾各级中等学校和辅仁大学、彰化师大等一批大学专家学者的积极响应和参与,引发了台湾对生命教育探讨的热潮。进入21世纪以来为较完整成熟的阶段。为推动生命教育的全面实施,台湾“教育部”于2000年2月宣布设立“学校生命教育专案小组”,同年8月又正式成立“‘教育部’生命教育推动委员会”,规定2001年为台湾的“生命教育年”,发布“生命教育先导计划”。生命教育已成为遍及台湾地区的新的教育门类。

大陆地区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内陆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倡导以人为本和尊重、关心、理解、信任每一个人,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开展生命教育的开端。在各级党和政府特别是教育部门的重视下,各种有关促进青少年生命健康成长为主题的活动轰轰烈烈地开展,并取得了许多可喜的成绩。上海辽宁、江苏、四川、山东、黑龙江吉林等省市富有创造性地开展了生命教育科研、教学实践、教材编制、教学大纲试行等活动。如上海市制定并出台了《上海市中小学生生命教育指导纲要》,对青少年进行生命起源、性别教育、青春期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和生存训练等方面的指导。辽宁和江苏两省教育系统也将把开展生命教育作为工作重点,培养青少年珍爱生命的意识。辽宁省还启动了中小学生命教育工程,制定了《中小学生命教育专项工作方案》。湖南省也于2005年颁布了《湖南省中小学生命与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试行)》,2005年12月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在北京主办了中国首届青少年生育教育论坛。2006年12月,“第二届中华青少年生命教育论坛”在北京举办,北京大学还在论坛上发布了《中华青少年生命教育年度立项报告》。我国生命教育已经形成了政府主导、民间参与、社会各界积极配合的趋势。
早在2004年,党中央、国务院针对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开展青少年生命教育就提出了明确要求,先后出台了8号文件和16号文件,作出了全面性战略部署,其中号召要把生命教育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载体,科学有效的实施生命教育活动,并将生命教育纳入全民素质教育内容中。
2004年,民间从事生命教育的公益群体“关爱生命万里行”活动小组成立,主要目的是关注青少年的和谐成长,帮助青少年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推动国家形成各个阶段有机衔接、循序递进和全面系统的教育内容体系。特别是针对有自杀倾向,失足的青少年提供心理和社会支持服务。2006-2009年,连续几年,促成全国人大代表在全国人大会议上提出预防自杀、生命教育的相关议案或建议。
2009年,赵一先生、潘岳女士创立彩虹船生命教育中心,与北京潘文石生物多样性研究与保护中心、北京大学崇左生物多样性研究中心、钦州北部湾中华白海豚研究保护与生命教育中心合作,在秀美的崇左喀斯特石山区和钦州三娘湾渔村开展生命教育营,以细腻的教学引导城市钢筋水泥森林中长大的现代青少年走近自然,了解生态保护一线科研人员的工作,唤醒他们对生命的理解、对万物生灵的敬畏,以及迎接未来世界挑战的勇气。
2009年,国内学者范玉成导师总结推出生命教育八大系统,愿景导航系统核动力中心系统、情绪掌控系统、阻力缺失系统、信念编程系统、意象刻录系统、知行合一系统、身心合一系统。并创立中国(吸引力)推广中心,使命:让每个中国人都心想事成;愿景:梦想成真实践第一品牌;价值观: 爱、感恩、信任、宽容 ;实践:释放潜能、无限富足、生活康泰、快乐人生。
2010年4月21日上午9时,“北京师范大学生命教育研究中心成立典礼暨优质教育的内涵及创设条件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英东楼318举行,与会专家就如何开展生命教育和优质教育发表了精彩演讲。
2010年7月29日,国家教育部正式公布实施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战略主题中明确提出了要“学会生存生活”,要 “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可见,进行生命教育已成为了国家教育发展战略决策,这也是在国家教育改革文件中第一次载入了要“学会生存生活”,要进行“生命教育”的内容,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2012年5月,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推出“生命教育导师”岗位职业培训。由此,“生命教育导师”这一职业的诞生,使我国的生命教育从单纯的学校教育的一部分,开始全面走向家庭、学校、社区和企业,这无论是从广度和深度上,都必将极大地促进我国生命教育的发展。

教育展望教育意义
国内外生命教育在具体议题上固然有不同的侧重,但面对这些问题的根本解决之道则是互通的。依此,真正的生命教育应从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着手,帮助青少年从小开始探索与认识生命的意义、尊重与珍惜生命的价值,热爱并发展每个人独特的生命,并将自己的生命与天地人之间建立美好的共融共在关系。

基于学生已有的认识,在学校制订的全校性生命教育规划的基础上,分别在分科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生命教育专题课程及学校生活和管理等方面对生命教育进行整体安排,确定生命教育在各年段、各种实施途径要达成的目标,并处理好各年段、各种实施途径之间的衔接问题。

多学科渗透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是关于生命的教育,是对人这一复杂个体的认识,教育内容涉及学校各个学科领域,科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体育等学科,是生命教育的显性课程。要在这些学科的教学中增强生命教育意识,挖掘显性和隐含的生命教育内容,分层次、分阶段,适时、适量、适度地对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生命教育。语文、音乐、美术等学科也蕴涵着丰富的生命教育内容,是生命教育的隐性课程。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的教育活动。同时充分运用与学生密切相关的事例作为教学资源,利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开展生命教育活动。

开展专题生命教育
生命教育要充分利用青春期教育、心理教育、安全教育、健康教育、环境教育、禁毒和预防艾滋病教育、法制教育等专题教育形式,开展灵活、有效、多样的生命教育活动。要从学生的兴趣、经验、社会热点问题或历史问题出发,结合区域、学校和学生的特点,力求将相关内容整合起来,形成校本课程。要注意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人与自然、人与家庭的启蒙教育,探究生命的可贵、生活的意义以及自我保护等内容。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实施生命教育的阵地。要注意围绕学生的身边问题,让学生通过行动研究来解决,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要充分利用各级各类青少年教育基地、公共文化设施开展生命教育活动,拓展学生的生活技能训练和体验。在动物园、植物园、自然博物馆、绿地和农村劳动中,让学生感受自然生态保护和休闲对促进个人身心健康的重要性;通过对与人生老病死有关场所的了解,引导学生理解生与死的意义,珍爱生活,关心他人;通过情景模拟、角色体验、实地训练、志愿服务等形式,培养学生在遇到突发灾难时的人道主义救助精神。要积极引导家长参与家庭生活指导,通过亲子关系沟通、青少年身心保健等方面的服务,帮助家长掌握家庭管理和人际沟通的知识与技能,提升家庭情趣,营造健康和谐的家庭氛围。要充分利用社区生命教育资源。发挥社区学院、社区老年大学的作用,提供环保、居家生活设计、人文艺术欣赏、传统艺术欣赏制作和婚姻伦理等教育服务活动。宣传科学的生活方式,引导家长开展亲子考察等实践活动。学校的班团队活动、节日纪念日活动、仪式活动、兴趣小组活动也可以结合学生现实需求,在了解学生需要的基础上,组织和安排生命教育活动,使学生在场景式生命教育活动过程中受到教育,感悟生命的价值。

单独开设生命教育课程
单独开设的生命教育课程,如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中的生命教育专题课选修课,可以使学生在专人指导下,从个人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对生命问题进行较全面的分析,更好地理解生命问题产生的根源及可以采取的对策。
结合日常生活与管理
学校应当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和评价机制,鼓励全校师生员工参与与生命教育,通过发动和组织师生参与集体行动,确定需求,动员各种资源,争取外力协助,有计划、有步骤的组织实施关于生命主题的活动,增进对生命的认识,培养尊重生命、热爱生命的情感,以及实践生命意义与价值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