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在行动]通报暗访处罚多措并举 形成警示震慑
各地各部门举一反三强化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
■本报记者 虞政
全国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以下简称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国务院安委办、应急管理部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重要指示精神,以典型事故为镜鉴,督促各地各有关部门深刻吸取事故教训,举一反三强化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多通报、多发督促函、多暗访。各地各部门加大执法处罚力度,形成警示震慑,推动安全生产各项工作落实,坚决稳控安全形势。
切实加大通报警示力度
“该事故发生在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自查自改阶段、全国‘安全生产月’期间、端午节假期第一天,舆论关注度高,社会影响恶劣。”近日,谈及为何对辽宁营口钢铁有限公司“6·22”较大灼烫事故实行挂牌督办,国务院安委办发布的通报如是表示。
以上只是国务院安委办、应急管理部切实加大通报警示力度的一个缩影。专项行动开展以来,针对近期事故和专项整治情况,应急管理部以国务院安委办名义印发通报,分析今年以来典型事故暴露出的突出问题,督促各有关单位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国务院领导的重要批示要求,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强化抓安全护稳定的政治自觉,深入推进专项行动,持续加强安全监管执法,建立责任追究倒查机制,落实行刑衔接措施。
同时,对近期典型事故涉及的有关部门和山西、河南等7个省份,应急管理部以国务院安委办名义印发警示提醒函、建议函,客观分析行业地区存在的突出风险和问题,提出针对性措施建议;对督导检查和明查暗访发现问题,以国务院安委办名义向32个省级安委会“一省一单”印发督促整改函,督促有关地区加强问题隐患整改落实,进一步压实安全生产任,做好安全生产风险防控工作。
因举报某铸造企业重大事故隐患和违法行为,举报人获奖11.7万元;因举报某矿业公司瞒报事故,举报人获奖6万元……今年5月,应急管理部从各地严肃查处的举报案件中选取并公布4起安全生产举报典型案例,积极落实安全生产“吹哨人”制度,鼓励群众用好网络平台和微信小程序等渠道举报隐患。
全国“安全生产月”期间,应急管理部及时交流推广各地区、各部门和中央企业排查整治工作进展和典型经验,通过主流媒体集中报道和反面曝光,发布9个“一案双查”典型案例。同时,协调中央主流媒体集中报道暗查暗访情况,制作播放宣传警示视频,曝光重大隐患和典型问题。
各地也在同步加大通报警示力度。
在上海,市检察院与市应急管理局联合发布惩治非法储存危险化学品的相关案例,并作出针对性提示,以更好起到以案释法、明纪促改效果。
在四川,6起安全生产违法违规典型案例被公布,违法行为包括未开展有限空间作业辨识、未落实安全生产检查及事故隐患排查制度、购买和使用虚假特种作业操作证等常见违法行为。
在陕西,国家矿山安全监察局陕西局监察执法五处在陕西省旬邑县工信局,对旬东煤业有限责任公司存在的井下人为包裹甲烷传感器导致上传数据失真的重大隐患违法违规案进行公开裁定。参会煤矿企业纷纷表示将深刻汲取教训,举一反三,认真开展重大隐患自查自改。
切实加大暗访检查力度
“企业违规分租仓库、动火与作业区域过近 ”“特种作业持假证、‘厂中厂’问题突出 ”“安全通道被堵塞、出租单位不履责”……这是4月下旬,应急管理部联合执法小分队在各地检查发现的各类触目惊心的问题。国务院安委会部署开展专项行动后,应急管理部会同国家消防救援局组织联合执法小分队,聚焦电气焊动火作业、外包外租等重大隐患和企业第一责任人,对11个省份的156家企业单位进行突击检查,发现了一大批典型问题隐患。
在持续深入推进专项行动基础上,国务院安委办于5月至6月组织20个综合检查组对32个省级单位开展督导检查,每个组同步开展暗查暗访,共检查企业1200余家,发现问题隐患 3600余项,其中重大事故隐患192项。
拆除承重墙,凭白图施工,燃气软管私接三通接口……国务院安委会综合检查组第十一组在上海对建筑施工、燃气等领域开展明查暗访时,发现小施工、小餐馆隐患集聚、风险突出。
KTV消防控制室值班人员不在岗、超高层建筑违规改造避难层、塑料制品厂消防通道堵塞……国务院安委会综合检查组第十二组在山东省开展明查暗访时发现诸多问题。
门诊大楼的病房里,许多行动不便的老年患者正在就诊;大楼另一边,部分病区正在进行装修改造,大量装修拆除的木材旁边,两名装修工人正在抽烟……国务院安委会综合检查组第二组在安徽省蚌埠市老年康复医院检查时看到触目惊心的一幕幕。
…………
在国务院安委办、应急管理部带动下,各地各级应急管理部门迅速行动,“五一”假期前后,共计派出1.3万个小分队同步开展联合执法,联合消防、公安等部门抽查检查3.2万次,检查企业10.4万家,发现问题隐患10.5万项。
在安徽,该省成立由公安、消防、住建、应急管理等部门有关人员带队的5个督导检查组,每组配备执法人员、专家和记者,采取“四不两直”、明查暗访等方式,深入一线,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领域、重点企业单位、重点路段等进行督导检查。
宁夏银川市兴庆区富洋烧烤店燃气爆炸事故发生后,各地深刻吸取事故教训,因地制宜开展燃气安全专项整治工作。
在湖北咸宁,市消防救援支队联合应急管理、住房城乡建设、城管、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成立 5 个检查组,深入全市燃气经营使用场所,全面开展消防安全隐患排查整治。
在山东烟台,该市开展覆盖全领域、各环节的为期 1 个月的燃气安全专项检查,并集中 3 天对全市夏季消费季涉及的烧烤集中地、美食集中地开展燃气、消防、用火安全全面检查。
切实加大处罚和督促整改力度
“这个气瓶是干什么用的?从哪儿进的货?”在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杨记烧烤店,检查人员随机指向一个放在房间的液化石油气瓶问道。
近日,钦州市消防救援、应急管理、住房城乡建设、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以及燃气公司组成检查组,深入开展燃气使用安全及消防隐患排查整治。检查人员在一家烧烤店发现了一个私自充装的液化石油气瓶,随后顺藤摸瓜发现一个违法售卖“黑气瓶”的窝点。检查人员当即没收违法物品,并将涉案人员移交公安部门进一步处理。
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各地依法从严从重处罚,对典型问题立案查处、追责问责、公开曝光。应急管理部将各地整改落实情况纳入年度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考核巡查,整改不力的不得评为优秀等次并重点通报,积极推动考核结果与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高质量发展政绩考核挂钩,倒逼各方责任落实,将事故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切实推动安全生产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
在北京,从一张特种作业假证书入手,执法人员顺藤摸瓜,牵出一起特种作业证书造假大案。在查办该起案件时,北京市西城区应急管理局启动行刑衔接机制,同西城区检察院和北京市公安局西城分局联合办案,查获1.92万余条购买假证书人员数据、21个仿冒国家机关网页,造假证书涉及39个特种作业工种岗位,抓获67名涉案人员。
在湖南,省应急管理厅工贸行业安全监管执法人员对湘潭经开区一碳素企业进行执法检查时发现,该企业隐患重重、安全状况不容乐观,对企业和企业主要负责人实行了“一案双罚”。
在浙江瑞安,2名电焊工人被发现无证焊接、未办理动火作业审批、焊接时未清除周围可燃物、操作现场无任何安全防护措施等隐患,被依法处以行政拘留2日。
据统计,各地区检查企业单位160余万家,累计查处违规电气焊作业2100余处、行政拘留1800余人,对企业及其主要负责人“一案双罚”2300 多次,2647名涉嫌犯罪人员被移送司法机关。
下一步,应急管理部将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始终保持“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抓实抓细工作落实,健全“多通报、多发督促函、多暗访”的安全督查长效机制,推动拧紧扣牢地方、部门和企业责任,深入推进专项行动。针对暑期汛期特点,盯紧重点行业领域,提前做好各种应急准备,着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